首页 春光乍泄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分卷阅读87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丁卯……不是也还在?”老头儿有些犹豫地说。

“丁卯父辈跟着家主那一支老早就出了东北,像您那样留在东北的,是丁家的源头。他丁卯一不是家主一支,二不是源支,他能顶什么用?”

老头儿嘬着烟,听着丁青在他耳边说话,一时脑子混沌,丁青说话倒是不急不躁,不像他爷爷那样大嗓门,也不像他爸爸那样不耐烦,要说有点什么感觉,就是有股冷意和狠劲,藏在某些字眼后面。

———————————————————————————————————————

丁氏一族,翻家谱往上数能数到明朝去。丁青整理丁华明的遗物的时候找到了家谱,一看就是他爷爷想认祖归宗找人搜集的,真的假的都有。祖上有街边卖肉的屠夫还有村里的修鞋匠,这种乱七八糟的东西丁青都直接跳过没看,从他太爷爷那辈开始,乱也算乱出了个样子。丁家人多,盘地作恶嚣张,多地有名,光是收剿的指挥十年就换了四五个,丁家也是那时候开始有了“家主”。

丁青的太爷爷是第一个“家主”,一方面能跟政府军斗智斗勇,另一方面能带动赌场烟馆春风苑,族人推崇,年少得志。后来东北风云变幻,地方流氓土匪改头换面成为部队军,家主晚了一步,没看出乱世里军权兴盛的信号,便没能扯起大旗独当一面,但得了某张姓大军阀的赏识,在其翼下,迅速发展壮大,春风得意,在大元帅时期更是风光无两。家主终于醒悟,送了家族里的少年去广州上军官学校。

好日子也没有多长,世道一日三变,乱世战争像是绞肉机,送出去的孩子们一个个热血沸腾,唱着“怒潮澎湃”和“打条血路”,北伐的余波蹡蹡波及,又望着旭日旗出征。东北换天,丁家重新沉寂,家主那一支就剩下了因为年幼留家的丁青的爷爷,太爷爷一死,爷爷领着能走动的,愿意跟的,跑出东北。旁支更小的幼辈,丁三和丁六,留在了家乡。

新家主运气好,决战的时候站对了边,早早就入了党。因为家底不干净,不能算贫下中农,一段时间为了证明自己根正苗红,做了不少暗活儿。后面攀错了枝,丁家从中心退出来。退出来也好,惹不到任何人,不贪权只图财。丁家逐渐立稳脚跟,借着一些复兴浪潮更是壮大起来,手伸的长,北通延边,南达陵水。丁家的结构也在这时候清晰起来,留东北的旁支衰败零落,全靠家主救济,但救济不是免费的,丁三丁六两支的人,主要就是干脏活,因为家主虽然早些年也是刀尖上滚过来的,但是现在有头有脸,动手不方便。因此虽然家主出手大方,但是两支的人却是越迁越偏。丁守就是丁六一支的人。

到了丁青的父亲,改革浪潮兴起,政企要分离,分红看绩效,这任家主也是心态好,说做生意就做生意,第一步就是拿着丁家的人事薄整理门户,整理过程举步维艰,丁青爷爷当着翘脚老板,哪边也不帮,什么也不管。丁青父亲就一步步构建自己的商业版图,东北有赵华山,重工业,地产行业,有煤矿,有油田,政企合作;广州是刘耀,娱乐产业;温州是姜丰,做的是运输生意;海南有高更,主要做旅游生意。这是丁青知道的。丁青父亲这一代是最赚钱的,因为正好赶上了国力发展的进程。

当讨论黑道的时候,是在讨论什么。

丁青不知道的是,这版图看似松散,事实上却是一个非常完整高效的利益链。丁家名下有很多未记录在案的矿地,气田,是赵华山在运营,所得收入不计入企业营收不上报;姜丰虽然人在温州,管理的大大小小港口,夹杂高额昂贵货物,甚至大量现金,未被查处;高更长居海南,是南海小国常客,东南亚的毒品,最辉煌的时期,光丁家经手的有六成,由高更负责。非法收入由刘耀漂白,刘耀的娱乐部门,出品大制作的垃圾电影,举办售罄的空荡荡演唱会,盖豪华酒楼一瓶雪碧七百六,举行明星慈善拍卖会一个玻璃瓶百万成交价。除了他们,还有挂在别人名下的,三辆车月收入六十万的神奇出租车公司,遍地开花的小型贸易公司和中型咨询公司,开在海外的著名某某公司。

这条产业链运作了相当长的时间,直到家主窥见变革的信号想迁移版图。一方面是传统行业的衰落,更为重要的另一方面是上部政治结构的变化。在难以达到原先收入水平的情况下,家主考虑政治优先,首要离开大陆,下面人也各有想法。共同的一点是,这番转移肯定要重新整理,生意要重新划,大家都要给家主上供;账也要重新清,这么多年谁手里还没有点俬 账。

所以家主非死

分卷阅读87

-

分卷阅读87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