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谋天下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四二七章 大雁塔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不如就叫大雁塔。”

“哦?有何讲究?”李世民问道。

玄音笑而不语,玄奘想了想,则说道:“在天竺之时,贫僧曾闻听一种说法,穿石山做塔五层,最下方一层作雁形。师弟,可是因此叫做大雁塔?”

玄音笑道:“师兄可还记得,昔日你我困在沙漠之中,十天十夜不曾找到水源几乎困死。”

“啊!”玄奘眼泛泪光,合掌看天,感激的说道:“就当我二人几乎渴死之时,突然天际飞来一群大雁盘旋上方,似在之路。我二人挣扎起身,半日之后,果真到了一处沙漠绿洲之地。”

“正是,菩萨令大雁之路,我二人才得以逃脱厄运。大恩大德,当以大雁铭记。”玄音提及此事也显得有些激动。

“知恩图报,人之根本。”李世民大有深意的冲玄音点点头。

至于后来的大雁塔,由玄奘亲自设计,总高度六十多米,既有中原的典型四方楼阁式风格,又恰到好处的融合了天竺佛塔的建筑风格,在当时看来,自然精妙绝伦,无以伦比。

经历了一千四百年的风风雨雨以及地震等自然灾害,大雁塔塔顶以及塔身都有不同程度的损毁,但却是屹立不倒,堪称奇迹。

玄奘婉拒了在宮中居住的邀请,除了忙于大雁塔的监工工作,另外便是要逐一翻译从天竺请来的佛经。

如此众多的佛经,单靠一个人的力量是绝对难以完成的,于是玄奘玄音在全国范围禸 选拔优秀杰出僧侣进京从事译经工作。

僧侣在外人看来,那是清心寡欲,深入简出的世外之人,但是闻听此消息,还是泉水般的涌入到长安城,一时间,长安城遍布僧侣。

李世民一再下令,不得打扰僧侣,当地富豪也要及时布施供养,不可让这些僧众受到半分委屈。僧众们都是靠化缘的,基本都没钱,所以长安虽然是人满为患,但僧多钱少,不少商家叫苦连天,倒也出现了一些小小的纷扰。

最终,在玄奘玄音的亲自挑选之下,有百人入选译经团队,分为十组,每队的领头人自然都是出类拔萃,精挑细选上来的佛门精英。

玄奘和玄音成了当时长安城最为抢手的明星,当然不少王公贵族都想趁机拉拢,送去不少物品,但二人不为所动,潜心工作,至于物品则用作平时开销。

李世民也根据图纸让人按比例缩小制作了一座小型大雁塔,耗费的黄金重量其实都不是主要的,关键是用了近五十名顶级金匠,足足三个月之后才完工。

岂是一个金碧辉煌可以形容的,李世民对此十分满意,又命令打造一批金玉饰品一同送到玄奘处。

这座金塔后来就用来盛放舍利,全国各地,也包括附近的亚洲国家的佛教信徒,纷纷前来朝拜,贞观末期的繁荣昌盛,某种程度上也跟玄奘的取经而归有莫大的关系。

玄奘的归来,将国禸 外所有的矛盾都给成功转移了,而且长安城的财政收入直线上升,慕名而来的各个国家的留学生多达四万人之多。

这是个什么比例呢?都说现在首都见到个外国人很容易吧?在唐朝京城长安,外国人随处可见,甚至遍及各个行业,都是想来学习中原文化,期望借此能发展本国经济。

玄奘对于大唐以及亚洲放眼全世界的贡献都说巨大的,李世民在狂热的追崇之后,也开始冷静下来了,因为他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玄奘的势力开始变得很大,大到没有边际。

当时大唐所有的佛教信徒都想拜玄奘为师,每天跪在寺外的人多的时候都能超过百人,可见其狂热程度。等到这股风浪消退之后,玄奘也是名声在外,他本人弟子和师弟所带弟子,都或多或少跟王公大臣有着微妙的联系。

假如哪一天玄奘一声令下,响应者何止是十万二十万,都应该是百万几百万!

想到这里,李世民又有些高兴不起来了,帝王的疑心什么时候都改不了,总怕别人抢走自己的皇位。

好在玄奘心思并不在功名之上,面对铺天盖地的赞美和恭维充耳不闻,将所有心思都用在了工作上面,甚至还累病了。

李世民借此机会到寺中去探望,玄奘的禅房十分简陋,除了基本生活用品,再无其他装饰之物,此时的他一脸病se ,还在奋笔疾书。

“御弟,来日方长,切莫要累坏了身子啊。”李世民上前关切的说道。

玄奘这才看到有人进来,连忙整理僧衣,下地合掌施礼:“不知陛下国师前来,有失远迎。可是这大雁塔进程缓慢,让陛下不满?”

“怎会,听闻御弟身体不适,朕寝食难安,特来探望。”

“陛下有心。”

“法师,我们可不是空手来的,还有礼物赠送呢。”袁紫烟说着晃了晃手中之物。(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