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谋天下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三三五章 时逢灾年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众人都大吃一惊,唯有袁紫烟心头涌起阵阵暖流,不用说,一定是李密在告诉她,不要在此逗留,保护杨杲等人的工作就交付在他身上。

有李密在,就靠着长孙无忌这些人是绝对难以伤到他们的。袁紫烟放下心来,迈着轻快的步伐往回赶去,从今天开始,再也不要做畏手畏脚的袁紫烟,既然老天让她来到此时,还回不了家,那就大干一场,不虚此行!

长孙无忌带人追出去几十里地,沿途总是遇到莫名的埋伏,对方是神龙见首不见尾,但是树枝尘土以及石子都能成为伤人力气,带来的几十名侍卫几乎个个负伤。

长孙无忌并没有负伤,但是他的战马却被砸断了一条腿,哪里还有玄奘玄音的影子,二人真的再也看不到踪影了。

长孙无忌懊恼无比,没法再追下去,也只得怏怏回宮。直到现在他也很难弄清楚,这个玄音到底是什么来历,为何会有太上皇来救袁紫烟,陛下又为何突然变卦,赦免了二人。还有那个莫名其妙的杨淑妃,本就是四宮之首,仅在皇后之下,如今还被加封为皇贵妃,位同副后,与自己的妹妹长孙皇后一同掌管后廷。

一系列的变故让长孙无忌头一次觉得很受打击,天底下竟然还有他本人想不明白的事情。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袁紫烟恃宠而骄,已经露出了狐狸尾巴,将来必定会祸乱大唐,不能不防!

贞观元年,李世民初登大典,就与突厥打了一场硬仗,总算是有惊无险,得以平稳度过。之后,李世民励精图治,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囊括范围十分广泛。

首先是从谏如流,中书省、门下省以及三品以上官入朝商讨国家大事,李世民都是洗耳恭听,命令逐一记录。这还不算,每人身边还都要有谏官跟随,遇有不当之处,谏官立刻进谏,起到提醒补充的作用。

其次,重新修订法律,自然是此时的礼部尚书长孙无忌牵头。在这个方面上的细节改动应该是最多的,因为袁紫烟看他不顺眼,借机废除了许多酷刑,比如车裂、凌迟、断脚趾等等,改为流放等等。李世民对此赞赏不已,但长孙无忌却认为律法不严,恐难以服众。事实证明,宽松的政策之下,百姓们更加安分守己,犯罪率有效降低,长孙无忌也只得闭上了嘴巴,一律照办。

并省全国的州县,重新规定了更利于管理的行政单位,将全国分为十道,即关禸 道、河南道、河东道、河北道等等,废郡为州。听起来有些陌生,其实理解起来很简单,就是全国划分为十个省,州当然就相当于现在的市。

要知道当时的人口不过二百多万户,总人口不过几千万而已,和现在的人口总数以及经济发展形势不能混为一谈。

这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得到了广大臣民的响应,人们也渐渐从那场玄武血腥政变之中走出来,对这位新皇帝越发认可。

只不过天公不作美,贞观二年,便遇到了十年不遇的大旱,近半年时间不下雨,百姓颗粒无收,税赋自然征收不上来,还出现了小规模的暴动。

“关禸 大旱,百姓缺粮,当如何应对?”朝堂之上,李世民沉声问道。这几日为了此事,他也忙得焦头烂额,自顾不暇。

“陛下,当开仓放粮,赈济百姓。”魏征立刻上前说道。

“陛下,去年大涝,国库存粮亦不多,当稳定粮价,只消等得秋后消暑,便可迎来转机。”宇文士及提出反对意见。

很多人附和宇文士及的建议,因为灾民太多,如何能赈济的过来。李世民对此十分愁闷,老天总是跟他对着来,去年大涝,勉强支撑,今年又是大旱,天地荒芜绝产,如果朝廷没有行动,百姓都要饿死了,谁还再来支持他?

李世民看了一眼袁紫烟,自上朝以来,她便是一言不发,知道又上了倔脾气,硬着头皮问道:“紫烟,有何高见?”

“没有!”

袁紫烟回答的很痛快,众人哭笑不得,而此时也传来后廷的消息,说是长孙皇后以身作则,降低了自己的饮食标准,整个后廷争相效仿,要为大唐灾情做出一份力量。

“不愧是当朝皇后,比起袖手旁观的冷漠之人强万倍!”长孙无忌哼声说道。

“长孙大人,你就直说好了,你妹妹比我强。我再努力,也不会变成你亲妹妹,在你眼里当然永远比不上长孙皇后,以后这种话就要再拿出来说了。”袁紫烟不客气的回了一句,长孙无忌干生气,却不好当众跟一介女子反驳。

“陛下,现在的灾情您都是道听途说,到底覆盖面积有多大,受灾人口有多少,都不知道。而且由于干旱带来的粮食匮乏,是否引起了民间的骚乱,这些咱们都不得而知。大臣们锦衣玉食,每日在朝堂之上,怎么知道百姓的真正疾苦?”袁紫烟说道:“我建议,速派钦差大臣到各地探查民情,汇集之后再做商议。”

李世民微微点头,也从袁紫烟的话里听了出来,他这个皇帝再这么每天只是坐在龙椅上看大臣们毕恭毕敬的样子,那就真的与世隔绝了,什么消息都听不到。(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