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狄夫人生活手札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一百五十九章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他们皇家就没出过什么痴情种,到他这代,一出就出俩,文乐帝可想他的九皇儿可莫如此才可好……

一想,就赶紧差了禸 侍过来,问他皇儿哪去了,听他在书房听他舅舅给在他讲课,文乐帝这才略松了口气。

儿子大了,可不能老跟在他母后身边,学了她那些稀奇古怪,让是个男人都受不了的想法去。

堂堂一个皇后说要在宮中削发为尼,文乐帝想如若不是他这些年练出来了,他能在乍一听到这事情当时就气过背去。

萧玉珠这两天都闭门不接客,只是嘱咐了门人,接了些旧客的帖子。

认识狄家的人都知道狄家人念旧,以往通子巷与狄家交好的人家,或多或少都得了他们家一点小小的好处,且狄禹祥现在升迁至了四品,与他们来往说话还是与过去那般客气有礼,也没看低过他们,所以以前与狄家交好的人家与狄家的关系一直没断,有几个与萧玉珠交好的妇人在狄家一家回来后,也恢复了与萧玉珠的来往。

所以这次在桂花不便出门后,萧玉珠又想知道外头的事,就送了拜帖请了其中消息最为灵道,镇守西门的校尉郑仲其夫人郑蔡氏过来与她说说话。

郑蔡氏接到请帖,虽说里头写着让她哪日方便过门一趟,但她当时一听是狄家来的人,而家人按着她先前的叮嘱留住了送信的人,看过请帖后就客气地让人回了一句,说她当日下午就到。

郑蔡氏来得甚快,萧玉珠见到她来,笑着与她道,“看着你来得这般快,我心中高兴得很。”

“哪需你与我这般客气。”郑蔡氏年长萧玉珠五六岁,她出身不错,父亲也是个五品文官,可惜她下嫁的郑家次子是直到几年前才渐渐出息,那时也是狄家为他们家说了句话,自打狄家一回京,愿意接他们家的帖子起,郑蔡氏是打定主意,定要好好狄家走动,而此前萧玉珠应了他家之请,狄家之后又差了他们家夫郎办事,想来春闱之后,她夫郎这升迁之事也是八九不离十了,所以郑蔡氏现在对狄家的事相当上心。

她可随传随到,难得的,狄萧氏也从不是个盛气凌人的,以前她年纪尚且青涩之时就已够温柔端庄,几年后一见气息更是平和,郑蔡氏当初在她随着她夫郎住进通子巷,见她是个初一十五就要上香敬天地祖宗拜佛爷的,心里还道一介小妇人,规矩堪比寺庙,但几年后一见,果然人还是要修心的好,人修得心境平和了,面相好不说,性情还不招人厌。

“坐罢。”萧玉珠微笑着请了郑蔡氏入座,等客人入了座,她才坐了首位,与她道,“我这几日都没出门去,都不知道外边的事了,想着你应知道一些,就想请你来与我说说。”

说着时,陈芙蓉与曾倩倩也都来了,萧玉珠让她们与郑蔡氏见过礼后,就让她们在一旁坐着听着说话。

郑蔡氏在又坐定后,清咳了一声,她被请来的时候也大概能知这位狄夫人的意思,狄夫人是个不爱外边走动的,能知道的事,大多都是从她们这些人嘴里听来的,这就说起了现在外边的事来,“现今京中好几大家,就是张,陈,李,闻这四大家都准备了各种各样的赏花宴,就等殿试一毕,就请客入门。”

张陈李闻这四大家是京中四大公侯之家,以前的九位异姓王候传到文乐帝这代,除了左,何这两家还保有王爷之位的,能还有公侯之位傍身,且都还有世袭的离皇宮最近的侯府,也就这四大家了,他们这四家算得上是京中真正的王公贵族了,这几家现在虽不如以前风光,但家中的贵女颇多,且这几大家的女儿在京中嫁来嫁去,能嫁的门第血缘都太近了,很容易就嫁错辈份,打主意打到新晋的进士身上,也不足为奇了。

陈芙蓉与曾倩倩一听这个,脸上都有些不太好瞧了……

送到狄府前她们夫君的请帖,这些日子来也有不少。

他们可都是有妻室的人,都挡不了外面的人,如若不是婆婆有大嫂在上顶着这个家里的门风,又还愿意深信自家夫郎的品性,这两妯娌都要成天疑神疑鬼起来,生怕过一日醒来,就会被夫郎突然带回门上的女人气到心口发疼。

尤其曾倩倩更是如此,她当初极愿意嫁到狄家,就是冲着狄家的门风来的,现在要是让她知道夫郎进京当了官后就得三妻四妾了,她宁肯收拾包袱随他再回淮安,在淮安吃一辈子的佃银也无妨。

萧玉珠看了一眼脸sè都不好瞧的弟妹们一眼,朝她们略一摇头,示意她们别这么外露。

但陈芙蓉与曾倩倩都是性情中人,尤其涉及到她们己身之事更是难掩心中之情,在萧玉珠又看了她们一眼后,她们这才正脸低下了头,拿帕挡了嘴。

这时区婆教她们的,心里忍不了了,又不想让人知道自己的想法,那就低下头去,让人看不到你的眼睛和正脸。

郑蔡氏似没有察觉到她们这边的情况,依旧在说,“以往如家也是有的,只是今年好像如家出了什么事,先前他们家已经是定了赏花宴的,可昨日又送了歉帖出来,说不办了,现在京中都在猜如家是出了什么事了呢。”

说到这,她犹豫地看了眼萧玉珠,想着要是从这位家中有着大官的夫人嘴里得出句话来那可就是太好了。

外边的小道消息,她是要比狄夫人知道的多,可上面的事,她可没那地方知道的,能打听的,也就狄夫人这了。

萧玉珠看她犹豫,当下沉吟了一下,与她淡道,“有人揭如家贪了银子,现在正有人查御史大人的底,想来三五月的,如家也静不下来。”

郑蔡氏似是受了惊,“啊”了一声,满脸的惊诧。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