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再入仕途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三百八十一章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我知道已经有美国的一个基金组织到中国来,对这种选举进行过调查,并且发表了非常肯定的意见。目前这种民主的制度不但在农村,而且也在企业中实行。例如,民主评议厂长,民主审查财政账目,一部分企业民主选举厂长等等。在前不久,即将到美国纽约上市的乌山汽车控股有限公司就在全球范围禸 招聘了总经理,这是实实在在的事情。”赵政策微笑却又严肃地说道,“我认为这是个非常好的方向。至于如何选举国家领导人,这是一个政治体制问题,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中国不同于外国,东方不同于西方,我们又自己的选举制度。”

“现在很多人担心一个经济强大的中国,会成为民族主义情绪强烈的国家和国际社会上不易相处的伙伴,您对此有何看法?”日本京都日报记者看起来有些不识时务,在这个时候居然提出这种问题。

赵政策也有些哭笑不得,自己只不过是个小小的市委书记,居然会碰到这么个重大的问题。

不过,赵政策只是略微一沉吟,就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我想产生这样的原因不外乎以下两点:首先,可能很多人并不真正了解中国,对这种情况知道得不多。他们只是凭借历史教训得出这一结论,认为有的国家经济发展了就会走向扩张。”说到这里,赵政策冷冷一笑,“或许,日本就是这样一个国家吧。正因为有太多这样的例子,因此他们会有这种担心。但是,好好看一下中国的情况大家就会发现,中国的经济还不发达,但经济总量还相对较少。尽管中国正在发展,可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看一看历史就知道,中国过去饱受列强欺凌,而从来没有欺凌过任何国家。即便中国在很久以后经济发展了,强大了,我们也将继续致力于维护世界的和平,永远不会对他人构成威胁。”

顿了顿,赵政策看了这个日本记者一眼,沉声说道:“其次,这种担心就是那些别有用心,对中国不友好的人散布的。总之,中国不是也绝对不会成为这样的威胁。”

赵政策这翻话掷地有声,铿锵利落,让这个日本记者额头上都有些冒冷汗。其他各国的记者禁不住又开始很热烈地鼓掌,为这个年轻的市委书记的人格魅力。

最后一个提问的是法国巴黎日报的记者,问题有些刁钻。

“市长先生,我这里还有个问题。”这个记者表情有些憨厚,可嘴角露出的笑容让赵政策知道这家伙没安什么好心。

果然,这家伙继续说道:“随着中国改革的快速推进,您认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欧洲的社会市场经济有何差别?**人和社会民主党人之间的差别是否正在消失?”

这问题难度实在有些大,首先是在经济方面的理论水平,还要对市场经济有足够的宏观与微观调控经验,这还不算,接下来的问题是直接面对一党专政,这个意识形态的问题曾经难倒过很多官员干部!

赵政策皱了皱眉头,不过,很快就又恢复了正常。毕竟,赵政策两世为人,还有着后世里的政治经验,对付起这种问题来说并不是很大的难事。

赵政策微微一笑,有条不紊地回答说:“最大的差别在于,我们仍然坚持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体地位。我们与那些社会民主党人的观点不同。中国仍然处在前所未有的探索过程之中,目的是要发展高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自从一九四九年取得革命胜利以来,中国为了探索发展国民经济的途径进行了各种尝试。开始是依照苏联模式,试图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当然,我们不是简单机械地照搬苏联模式,而是发展中国特se 的计划经济。经过多年尝试,我们发现这种模式带来了很多问题,甚至滋长了平均主义,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吃大锅饭,这显然不能保持经济高速,持续的增长。直到一九七八年才开始提出改革开放政策和建设有中国特se 社会主义理论,我们才开始寻找自己的发展模式。”

顿了顿,赵政策喝了一口茶水,润了润喉咙,才继续说道:“转眼间十年就过去了,我们既要继续保持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也要实现经济高效发展。与此同时,还要保证社会公正。我们相信这种模式是可行的,尽管此前没有人这么尝试过。我们不会照搬其他党派或者国家的做法,我们目前努力建立的这种模式有着鲜明的中国特se 。”

这也是赵政策在这次记者招待会上回答的最后一个问题,不过,赵政策这个中国年轻官员的人格魅力以及娴熟的英语,德语,法语,都在所有在场人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招待会一结束,不但在场的乌黑市经济特区一批在场的政府官员干部都松了一口气,就连远在京城坐在电视机前的赵老爷子都长长出了一口气。

“爹,您看得真准。”赵长征嘿嘿一笑,“政策在记者招待会上面的表现,即便是我这样在官场上打滚多年的人,也自愧不如。”

“我早就和你说了,政策不简单,是我们赵家孙辈里面最杰出的人。”赵老爷子从鼻子里面哼出来一声,“不过,这小子的怎么说那些唧唧歪歪的语言,还要别人来进行翻译,真的是有些别扭。”

“爹,那些老外可是对政策佩服得五体投地,说政策说的地道的美国英语,纯正的德语,巴黎式法语。”赵长征禁不住乐了,赶紧说道,“真不知道老四是怎么把政策培养出来的,咱家老四虽然聪明,但也没有政策这么大本事吧。”

“这有什么稀奇的,当年四弟兄中,就老四最聪明,也最有学问。”老爷子嘿嘿直乐,有些洋洋自得,“不过,老四当年也是我调教出来,而政策是老四调教出来的,听说路线当年曾经是西衡县的小学考高中的状元呢,要不是因为家里穷而弃学,只怕比政策更加厉害。”

“爹,您这不是自己夸自己吗?”赵完成不在,倒是赵政策的母亲秦香莲在场,在赵家也只有这个儿媳妇不太怕老爷子,打趣道,“间接说政策也是您调教出来的。”

赵老爷子因为对赵完成这个最小的儿子有些愧疚,让赵完成一家人在西衡县里吃苦呆了将近三十年。爱屋及乌,赵老爷子一向对秦香莲这个儿媳妇也没有什么脾气,比对其他人都要和蔼很多,并没有那种惯性的威严。

对赵政策这个孙子,赵老爷子很是满意,满意得经常半夜从梦里笑醒。对赵政策,赵老爷子期望值很高,甚至把赵政策看成是赵家第三代子弟中理所当然的继承人了。

这一点,其实赵家的老一辈四弟兄都很清楚。只不过,大家都有默契,并不主动提这个事情罢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