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明末虎啸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一百五十一章 顶尖之剑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看来李啸要输定了。

颜均的脸se 微微有点红:“主公,你这块铁。。。。。。”

“无妨,我就打这块。”李啸仍然是一脸笑容,他挥了挥手,让另一名铁匠过来,对他说道:“把我这块熟铁,先打成铁片,再拌入我配好的粉料,一起放入那个锅中(共析坩锅),搅拌均匀后,送入烘箱中重新烤化。”

这名铁匠犹犹疑疑地这样做了,将这盘犹如比萨饼一般的坩埚料,送进了耐火砖做的坩埚炉。

与此同时,颜均开始敲击他自已所选好的那块熟铁,他与另一名工匠配合,一个夹铁,一个挥锤,熟铁被锻锤敲成了薄薄的一片,温度降低,钢铁烧透的金红se 消退了,颜均又把它放到锻炉上烧得红热,拿錾子敲了中间几下,铁钳一用力,就从中间折弯了叠在一起,再放到锻炉下敲打。然后铁片再次被敲薄,再次折叠,冷了就放到锻炉上加热……颜均这种反复折叠锻打的方式,就是所谓制造百炼钢。这种方法里,指每回炉加热一次叫做一炼,回炉百次称百炼。当然,真正要达到百炼的程度,是相当少的,可以说基本不存在,因为所花的时间与精力成本实在太高。在明朝,一般普通士兵的刀最多打个10炼,甚至只有7-8炼,而将官的刀也只有20-30炼,只有高级将军的刀才有50炼以上。

再来看下李啸这边,坩埚炉在点火加热近四个小时后,铁片完全化作了钢水,和碳粉融为一体;造渣用的石灰粒浮在钢水的表面,把磷、硫等有害物质尽可能的吸附到自己身上。

等它自然冷却后,李啸命令工匠连锅端出来,把坩埚砸碎,敲掉钢渣,得到了非常纯净的钢饼。

这是碳含量被严格控制在0.77%左右的共析钢,它在红热状态下自然冷却,到723摄氏度时禸 部生成多边形珠光体组织,片状的铁素体和渗碳体平行排列,从金相学上看,其强度硬度和加工性能都很优秀,特别适合调质。

工匠夹起这块钢饼,准备象颜均一样折叠锻打,李啸却叫住了他:“直接打成剑,不用百炼法叠锻。”

周围的工匠几乎不相信自已的耳朵,这算什么方法,与百炼法相比,简直如儿戏一般。

怀疑归怀疑,这名工匠不敢违背李啸的吩咐,老老实实地按他的方法开始制作,速度很快,不一会儿剑型就锻打了出来。

这四个小时里,颜均所打的剑基本成型,他与其他铁匠轮翻作业,下足功夫,打了把50炼的好剑。

颜均开始淬火,他稳稳的平夹剑身,只把剑尖和两侧的刃部浸入水中,一阵白雾滋滋响着腾起。这种淬火方式为局部淬火,这样就只有锋刃部经过淬火变硬,剑脊仍然相对柔软,这样就得到了外硬禸 软的宝剑。

颜均这样做是很有道理的,因为钢件经过淬火,从金相学上看,维氏硬度400左右的奥氏体,转变为1000左右的马氏体,简单的说,就是剑刃变硬了,而剑身却依然相对柔软,这样的宝剑在斫击时,比全淬火的剑更具弹性,更加锋利,而且不易断裂。

颜均颇有些洋洋得意地看着手里这把青光莹莹流光盈彩的好剑,他装了个简单的剑柄,反复用砂轮打磨剑刃,为与李啸的剑对砍做好了准备。

为李啸打造钢剑的工匠打好剑型后,夹起钢剑,准备像颜均那样局部淬火,只把剑刃放进水里。

“全放进去。”李啸在旁边轻轻地说道。

工匠以一种难以置信的眼光回头看了看李啸,看到李啸的神情坚定不容置疑,决不是在开玩笑,他一狠心,把剑全放进水里。

“嘶啦”的一声爆响,依然红热隐现的钢剑激起澎湃蒸腾的水蒸气。李啸环顾四周,发现周围的工匠们都是一脸惋惜的神情,他便猜到了他们心里在想什么,无非是认为现在这么淬火,这剑必然发脆,一旦与其他兵刃相碰,非常容易断碎。

这算什么做法,难道祖宗留下的宝贵经验都不中用了么?

每个铁匠心里都在这样问自已。(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