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明末虎啸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一百三十六章 谁说盐碱地无用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郑如宝没想到,李忠文听完他建议后,大喜过望,连忙带他去见李啸。

李啸正在自已的房间中准备休息。听得外面李忠文叫喊,连忙让他们进来。

李忠文刚跨入房门。便一脸喜se 地对李啸说道:“大人,这位郑如宝军士刚刚向学生建言,倒有个极好的法子为我军增加经济收入。”

李啸顿时来了兴趣,让两人就座详谈。

郑如宝心下拘谨,在一个凳子上斜签着坐下。

“郑如宝,你有何好建议。请一一告诉本官。”李啸和颜悦se 地说道。

郑如宝听得李啸言语亲切,心头一暖,忙说道:“李大人,在下认为,我雄唐所禸 。大量的盐碱城弃置不用,实为可惜。”

李啸叹道:“这盐碱非是本官不想利用,只是上面庄稼难种,没什么好办法,难只能暂时闲置。”

郑如宝忙说道:“大人,这些盐碱地,经改良后,其盐碱程度会减弱很多,虽然还不能用于种粮食,却可以用来种桑树。因为桑树为耐弱盐碱、耐低温干旱之树木,完全可以在改良后的盐碱地上种植。桑树若能种植,便可以养蚕缫丝,此为可为我军一大财源。小人家乡登州,以前在家里时,也在盐碱地种过桑树,若大人信得过我,小人愿为大人改造盐碱地种桑。”

郑如宝的这番话,让李啸不觉心头大喜。

他看过明史资料,知道养蚕缫丝的利润乃是极高,若能改良盐碱地,用来种桑养蚕,却是最好不过。

李啸心下决定,为加快速度,充分利用时间,这一次整治盐碱地,先以一千亩盐碱地为试验。

明末松江府的相关资料中记载,当时每亩桑田可产桑叶1600斤,可养蚕虫10斤,生茧100斤,缫丝10斤。而生丝在明朝国禸 的价格,大约 是每斤6~7钱银子,每担60~72两这样的价格。也就是说,如果李啸能有1000亩田拿来种桑缫丝的话,每年可获生丝一万斤,售出可得银子5000~6000两。

而且,生丝这种东西,若只在国禸 销售的话,价格不算太高,真正利润大的,乃是对外出口贸易。明末海外贸易资料显示,当时许多洋商从广州购买生丝贩回欧洲各国,或者转运美洲墨西哥等地纺织,其进货价约在每担160~180两之间,为国禸 市场价的三倍!如果是质量好,品相佳,份量充足没有弄虚作假的优质生丝,更可高达每担300~400两之多!

李啸不觉想起前世的历史书所记录的,大海商兼大海寇郑芝龙,把福建生产的生丝贩运到日本后,每担的出手价更高达600两,达到国禸 市场价格的十倍!实在是完完全全的暴利。生丝贸易因此成为郑芝龙迅速崛起的重要财源。甚至,在福建因此有了一船细丝朝东去,一船花银往家来这样的的儿童民谣。

李啸算得清楚,哪怕自已只开了一千亩桑田,每年只产这一百担生丝,卖到海外的话,就有4~6万两银子啊!

李啸不由得心下大喜,忙说道:“郑如宝,你之建议甚好。这样吧,我将你从辅兵队中调出,担任桑蚕课课长,今后专管桑蚕之事。”

郑如宝顿时一脸喜se ,他连忙说道:“小的定为大人尽心效力。”

李啸转头对李忠文说道:“赏给郑如宝献策赏银20两,并在全军张贴布告,以彰其功。忠文,这桑蚕之事,就暂由你协助郑如宝,所需资金人力一概优先,务必早日改造好土地,植桑养蚕。”

李忠文拱手而道:“大人请放心,学生定会尽力协助郑课长。”(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