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明之崇祯大帝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366章 秦良玉挂帅 (第七更)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朱由检说着便开始下旨:

“大元帅府方面,除阮大钺去镇江控扼水路运进南京的各地军粮军械外,枢密副使王应熊留守京城暂时总领兵部卫所兵与民兵调派与训练诸事外,枢密使秦良玉加封为镇国大将军,总领近卫军四军,抵御南下之清军。”

大将军一职乃是战时所设,明初之徐达、冯胜、蓝玉等皆任过大将军。

而在明末的《答袁节寰(袁可立)登抚》里也有过“然乎,以大将军旗鼓仅三千余,自是难责”的说话。

一般而言,大将军前面会加称号,因而朱由检这里封秦良玉为镇国大将军倒也不是自己学那满清之举。

朱由检之所以让秦良玉挂帅既是因为国中除秦良玉外再无够资格的老将挂帅,也只有秦良玉才能让刘芳亮、周遇吉、黄得功等大明在地方带重兵的总兵官服气。

而且毕竟战时近卫军四个军名义还是得有个统帅才行,作战也忌讳各自为战无一人统筹各方。

虽说实际统帅一直是朱由检。

但他到底是皇上,诸事繁琐又没有统筹六十万乃至上百万大军的经验,最多在战略上拿拿主义。

这种实际的总指挥涉及到后勤、运输、冲锋、情报收集与侦察等诸事时,他一个穿越者比不上从万历年间到崇祯朝经历过无数大战的秦良玉。

当初选派挂帅西征的将领时,朱由检都没有派秦良玉,一是考虑到秦良玉年迈架不住长途跋涉和西南亚热带丛林的瘴气,第二便是为今日做准备。

好在秦良玉身体还算健朗,且此次挂帅抵御清军南下很多时候不过是近卫军四个军的总兵官自己作战,只是在统一调度上需要秦良玉发号施令而已。

而且朱由检也会一直以巡视的名义随时与秦良玉都坐镇军事中枢。

当然朱由检不会当常凯申不会干预秦良玉的指挥。

他只是要时时给秦良玉提供权力保障而已。

在应天府的近卫军第二军开始集结,准备北渡长江与近卫军第三军进行配合作战,而与此同时,大明海军也开始集结于松江府准备北上进行海岸沿线打击满清统治区的任务。

大元帅府的军令也陆续发送至各战区,着命近卫军第一军的周遇吉、第三军的刘芳亮、第四军的黄得功部做好应敌准备。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