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明之崇祯大帝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265章 行政学院里的君臣之议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众臣都知道这件事早迟都要来,也没人此时敢反对,但的确也有很多人心里是抵触这个的。

按照朝廷所定的赋税征收数据,许多官商之家将不得不缴纳一年数万到数十万乃至数百万银元规模不等的税赋,相比于以前的三十税一加重了好几倍,而且问题的关键在于这就打破了对士大夫免税的特权,使得普通商户便不再投献于士大夫之门下,这对于许多仕宦家族损失的确很大。

另外,关税一征,江南和东南沿海许多富商失去通过海贸获得巨额利润而不缴税的这一宏利。大量的财富将流入朝廷国库。

朱由检看着这些一个个都默然不语,也知道他们是心里不愿但又不敢反驳。

他不由得微微一笑:“朕知道你们很多人是不情愿的,但朕可以告诉你们,朕为什么要这么做,大明这支近卫军为什么能打败满清铁骑,全都是靠钱砸出来的,每个士兵一年要花三十到五十不等的银元,军官自然要多点,合计一年军饷拨发就要三百多万银元,相当于以前的两百多万两银子,再加上军械制造、后勤供应、伤亡抚恤等加起来,军费一年得在五百万银元以上,这些钱从哪里来?

难不成还要朕从老百姓身上要不成,诸位在场的很多人都做了督抚或者随朕在南下途中见过百姓们的惨状,甚至即便是在南京的官员也应该见过城外的流民,应该都知道,我大明的百姓是何情况,朕若找他们要,只怕还会再出现个李自成,张自成、王自成!”

“所以,朕只能找你们要,找富贾巨商要,也许你们会有人问,这些富贾巨商,官宦乡绅就不是百姓吗,朕承认你们也是。

但朕要问问,在清军南下时,如果大明真的没了,是不是真的只有百姓受难,尔等就不受难吗?

北方清廷统治下的汉人生活状况,想必你们也通过各个渠道都知道了,不知道的可以再去看看光华日报前段时间的报道。

在清廷,无论你是官绅巨商还是平民百姓,良田肥地皆被圈占,产业被旗人没收,剃发易服,搬出京城,好点可以做满人的包衣奴才,不好点的则流徙到偏远之地开荒,当然你们说你们可以投降大清做大清顺臣。

但尔等以为自己投降大清后能像现在这样高居庙堂之上掌大权,受万人敬仰不成,在胡人王爷贝勒贝子一大堆的情况下,你黄得功一个国公爷也得喊人家一声主子吧。”

朱由检说着就问了黄得功一句,黄得功不由得争辩道:“回陛下,微臣宁可死,也不会认满洲建奴当主子!”

“朕知道你们的忠心,也知道尔等既然还站在朝堂上,肯定还是做我大明之臣的。

但无论是尔等和商人也好,还是被统治的农民也好,都是我大明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都有义务为大明尽一份力,也有权利享受大明的庇护和朕的恩泽,但不能只让耕农承担朝廷赋税,而只让官宦富商享受朝廷恩惠,这样的朝廷只会有更多人揭竿而起。

朕相信你们很多人都明白这个道理,甚至你们也会说,商户也在缴税,但你们应该清楚商户到底缴多少税,东厂去年抄没晋商范氏在南京的一处产业便有三百多万两白银之巨,但他之前交于禸 廷的不过才一万之数,按照之前的规则,他都没交够!比例不到三百比一!”

朱由检一字一句地说着,底下的官员们一字一句地听着,不同背景出身的官员有自己不同的看法,不同觉悟的官员也有自己不同的看法,但无论是被朱由检说动还是没有被朱由检说动,在此刻,他们都没办法反驳朱由检所说的事实。

朱由检现在只是让他们表个态,表态愿意切实执行朝廷的税政改革方针,如果不愿意,朱由检大可换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