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美人记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344章 北昌行之三十二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xo小说 www.23xo .com,最快更新美人记最新章节!

第344章 北昌行之三十二

第344章

何子衿阿念来北靖关, 依旧是住在了何涵家, 何涵之妻李氏已生下第二个儿子, 李氏见到龙凤胎很是高兴,兴哥儿更是小大人一般,恰比她家长子大一岁, 正能玩儿到一处去。李氏格外偏爱阿曦一些,除了见面礼外,尤其给了阿曦一对小花钗, 李氏笑与何子衿道, “我怀二郎的时候,有稳婆看我的肚子说是个闺女, 我跟大爷都想着, 大郎是个儿子, 再添个小闺女正凑个好字, 我出门的时候,见银楼卖这小首饰的, 十分精巧可爱, 正是小女孩子们戴的, 就买了些回来。连带着给孩子预备的小衣裳小被子,都是粉se 红se 的,不想生下来又是个儿子。许多东西就都用不得了,今见了阿曦,正好给阿曦用。”

何子衿笑道,“嫂子也别急,嫂子跟阿涵哥都年轻,再有一二年,就能生个小闺女了。”

“承妹妹吉言。”家家都是如此,第一胎大都希望是儿子,可有了儿子,就开始盼闺女了。

李氏又哄着阿曦说话,阿曦不若阿晔口齿伶俐,说话都很简短,她说了几句就想去看小宝宝了,李氏家的二郎大些,如今天气暖和,李氏命丫环抱了孩子出来,阿曦一见立刻道,“这个弟弟大。”

何子衿见李氏不明白,就给李氏翻译了一遍,“去将军府请安时,阿曦见着了纪将军家的次子,那孩子比二郎略小一些。”

李氏笑,“是啊。妹妹要是早几天来,正赶上将军府满月酒,我没见着,不过听说是个极乖巧漂亮的孩子。”

阿曦道,“不如珍舅舅好看。”

何子衿笑,“江夫人纪将军都是相貌出众之人,孩子们都生得好。”

李氏颌首称是。

阿曦看一回小宝宝,因为母亲说他们还不能碰小宝宝,就只是在边儿上看着,几个孩子跟看稀罕似的,一会儿说,“吐泡泡了”,一会儿又是,“流口水了”,守着小宝宝玩儿了会儿,孩子们就在何大郎的带领下到院子里疯跑去了。

李氏母亲李太太还尤其叮嘱了一句,让孩子们小心着些,别跑快了,又叫丫环跟出去看着。

李氏瞧着龙凤胎跑得这么欢,“阿曦阿晔这才两周岁,就跑得这么结实了。”

“咱们家孩子,又不是那等娇生惯养的,多跑一跑,孩子也结实。”

李氏与何子衿俩人能说到一处去,不得不说在生活上都是有一些泼辣的,譬如,俩人都不是娇惯孩子的性子。一听这话,李氏便深以为然,李氏道,“我有一位堂嫂就是把孩子当命根子一般,说到疼孩子,哪个当爹妈的不疼,就是我那堂嫂,也不知怎地那般小心,家里孩子都三岁了,还没怎么下地走过路呢,走起路来都跌跌撞撞,更甭提跑了。”李氏说着就是叹气。

以往与李氏说话,倒是鲜少听李氏抱怨娘家亲戚,要何子衿说,李氏不是碎嘴样人,今这般说,想必是其堂嫂的确是奇葩之处。何子衿笑道,“这就是太过疼孩子了,要我说,小孩子粗放些养反是身体好,只要吃食上注意些,平日里看牢些,别叫孩子受伤就是。真疼到不让孩子下地走路,也不好。”

“可不是么。”李氏叹口气,她到底不是个爱说人是非的性子,大约是实在忍不住了方说了一嘴。李氏复道,“我一见妹妹便觉投缘,妹妹是书香门第的姑娘,又有学识,待我却是极好。”

“嫂子哪里的话,咱们本就是一家人。一家人相处,难不成还看谁学识高,谁学识浅了?再说,我也就是小时候念了几本蒙学,认得几个字,哪里敢称学识?诶,正经说来,世上称的上有学识的能有几个,人与人相处,不在学识,不在出身,端看性子是否相投。难不成还一看出身,二看门第,这样交得的朋友,有几个是真心的?”何子衿笑,“反正,我不是那样的人。”

何子衿知李氏心里怕是有什么事,只是,李氏不说,她也不好问,只得用言语宽解李氏一二罢了。倒是李氏的母亲李太太是个嘴快的妇人,听何子衿这般说,连忙道,“姑奶奶这才是有见识的人哪,哎,姑奶奶不晓得,阿红给她那堂嫂气得了不得呢。”

不待何子衿问,李太太就一鼓脑的倒了出来,道,“我家那妯娌嫂子也不知上辈子做下了何等恶业,娶了个祸头子回家。哎,犯官之女这就不说了,奈何我那侄子相中了,死活要娶回家,结果,这娶的哪是儿媳妇,倒是上辈子的业障。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就不说了,反正我那嫂子家家境还尚可,只当请了尊菩萨进门。只是,这么个娇小姐,真个比菩萨还难供奉,菩萨无非就是早晚三柱香,咱自己还能得个心安。这位小姐,非但横针不拿竖线不拈,每天更是挑衣捡食,也不知哪儿来的臭讲究,一只正下蛋的小母鸡,说杀就杀了,足足在厨下炖六个时辰,先不说这得糟蹋多少柴禾,待把小母鸡炖好,你可是吃哪。偏又是嫌油又是嫌淡的,你要是嫌油,你何必非要吃鸡汤呢,吃青菜就行,绝对不油。姑奶奶,你说最后怎么着了?”李太太还留下个尾巴叫何子衿猜。

何子衿道,“定是只取鸡汤用来涮小青菜吃。”

“哎哟!”李太太大为惊异,道,“难不成,真有人这般吃食的?”

何子衿笑,“咱们冬天吃热锅子不常这样么,先是炖一锅肉端上去,待吃了肉,剩下的肉汤也是极鲜美好吃的,再在汤里下些菜疏,这样,菜蔬借了肉汤的香,味儿一样好。”

“那是热锅子,这个不一样,这个人家根本不吃鸡肉,单就用鸡汤烫几根小青菜吃。”

何子衿道,“那正好把鸡留给家里人吃哪,其实,鸡的精华都在肉里哪。”

李太太叹道,“我那嫂子家说是家境尚可,家里也有一二丫环,只是也非大富之家,他家有现在的景象,都是我那侄儿刀口舔血,拿命换来的,哪里舍得哪。就是养鸡,倒不是吃不起,咱们这里,别个不多,野味儿有的是,外头卖野鸡的,多的很,买野鸡来吃,不也一样?哪里舍得吃正下蛋的小母鸡哪。”虽不是自家修来这造孽的媳妇,李太太也是过日子的人,说来很是心疼。

何子衿笑,“要我说,熬鸡汤的话,还是野鸡吊汤更鲜。”

“她要是有姑奶奶你的见识,我那嫂子得念佛。”李太太李氏母女性子全然不同,李太太打下话匣子就关不上的那种人,继续道,“就这么作天作地的,还见天的出门抱怨婆家刻薄她,说是炖一只鸡,婆家吃肉她喝汤。”李太太说着这话就不禁翻白眼,何子衿险没笑出来,何子衿道,“这也太离谱了。”

“谁说不是,以前还只是杀小母鸡吃汤,自从生了胜哥儿,小母鸡的汤都看不上了,现在是拿养了三年的母鸡、三年的鸭子、三年的火腿、再加上五花肉、猪皮、猪肘、脊骨,一道炖汤,弄那么一大锅好汤好肉,你倒是吃啊,结果怎么着,还是涮两根小青菜,这么折腾,闹得我胜哥儿下生就没奶吃。她鸡鱼肘肉的啥都不吃,就用那腥汤涮青菜,哪里有奶?好在把孩子生了,也算给我那嫂子家传宗接代了,带孩子又闹气儿。也不知哪儿来得那些穷讲究,我那妯娌嫂子帮她带孩子,她是掐眼看不上,让她自己带吧,她又是个纤细袅娜带不了的,买个丫环吧,倒把丫环惯的跟个小姐似的,这个丫环管着孩子的衣裳,那个丫环管着孩子的吃食,统共一个孩子,她弄八个丫环服侍。她自己要吃青菜,结果,自有了这八个丫环,那炖汤的好料,鸡鱼肘肉的,先叫丫环一人盛一碗吃,倒不想着公婆,真是气得我那嫂子心口疼。我想着,姑奶奶也是在帝都住过,见过大世面的人,不知这帝都大户是不是都这些讲究哪?”

何子衿听的瞠目结舌,都不知要说什么好了,何子衿道,“大娘也知道我家,就是小户人家,在帝都,我倒是也认识几户官宦人家,可要我说,一时说一时的,倘是公门侯府,有这样的财力,这样也无可厚非。要是咱们小门小户的,孩子就得泼辣着长,不说别个,孩子就是这样的出身,小时候泼辣,长大了也泼辣,才好奋发向上。再说,也得为孩子将来算计着呢,不论闺女小子,以后吃穿用度,样样都要钱的呀。”

“可不是么。”李太太叹道,“真是上辈子不修,修来这等儿媳。前几天带着胜哥儿过来说话,胜哥儿跟咱们大郎一道玩儿,孩子家,哪里少得了磕磕碰碰,大郎也不是那淘气的孩子。胜哥儿自己跌了一跤,她倒说了大郎一通,说大郎不会看孩子,又说阿红娇惯孩子。你说说,先不说阿红她就不是个会惯孩子的,就是咱大郎,难不成是他家小厮,还要帮她看孩子的。真是把我也气得不轻,我那妯娌嫂子又过来给我赔礼,好在她那不懂事,我们阖家都晓得,要与她一般见识,气都气死了。”

李太太说了一通“家丑”,心下就舒畅了,方笑道,“看我都说了些什么,姑奶奶好容易来一趟,我倒与姑奶奶说这些有的没的。我叫厨下烧了好菜,一会儿咱们吃几杯。”

何子衿笑道,“成啊,我跟嫂子陪着老太太好生吃几杯,您可是好酒量。”北昌府男人女人都好酒,并不是吃醉酒,约摸是此地气侯严寒之故,大家多爱喝几盅,暖一暖气血。

李太太笑,“姑奶奶酒量也有的,我知道!”

何子衿特意跟李太太李氏母女介绍了自己带来的好稻米,请她们尝一尝。李太太一看这米就晓得,道,“这米现今可是不多见了,我记得我小时候,还有人种过,香的很,看这米粒,跟碎玉一般,吃起来味儿也极好,就是一亩地打不了几十斤,交完粮税,不剩什么了。后来,人们宁可种高梁黍子,也不乐意种这种稻子了。”

何子衿笑,“也是颇费了些力气才找了些稻种,夏天得了新米,我尝着好,就一并给嫂子和老太太带了些来。”

李太太道,“姑奶奶有什么事都想着我们。”

“这不是应当的么。”

李太太又道,“对了,上回江大爷过来,我们跟女婿说了,自女婿跟阿红成亲,因离得远,还没见过亲家哪。女婿是个讲孝义的性子,嘴上不说,心里也记挂。江大爷说他要回老家一趟,女婿写了封信托江大爷一并带去,我想着,亲家他们过来,得提前把屋子收拾出来。到底没见过,也不知亲家什么喜好,姑奶奶一会儿帮我们瞧瞧屋子吧,要是哪里不成,再叫匠人来重做。”

何子衿道,“咱们都是小户人家,屋里也无甚讲究的,收拾的干净些就成。”

李太太再三讲何子衿帮着看了看,何子衿便去了,何止是收拾的干净了,简直是重新糊裱收拾的,连家俱也是清一se 用松木打就的新家俱,散发着淡淡的松木清香。何子衿笑道,“这屋子,就是现在给大郎取媳妇都成。”

李太太李氏闻言都笑起来,李氏笑,“妹妹瞧着好,那定是没差的。”

何子衿道,“本就是很好。”

待得傍晚何涵回家,自有一场酒吃,倒是纪珍,回了家也记挂着小伙伴们,还要发人给小伙伴们送了两样糕点过来,送东西来的嬷嬷也极是和气,没有半点儿将军府出身的傲气,笑道,“大爷还说,明儿请姑娘小爷们过去一道玩儿。”

何子衿笑道,“同阿珍说,他们都记着呢,明儿一早就过去。”

留那嬷嬷吃了盅茶,就拿红封打发她去了。

何子衿同李氏道,“阿珍他们几个一道玩儿熟了,乍分开怕是不习惯,明儿叫大郎一道过去玩儿吧,他们彼此年纪都差不离。”

李氏自是乐意,只是又有些担心将军府规矩严,李太太已忙不迭应道,“那再好不过了,就是咱们孩子也没去过将军府,怕是不懂将军府的规矩。”

何子衿笑,“我看大郎就挺好,刚见我时礼数也不差的,亲家太太太谦了。”

李太太笑,“姑奶奶看他成,那就叫他一道去。”

大郎还不晓得咋回事,兴哥儿在他耳边唧唧咕咕了一回,说明天去将军府玩儿,大郎年岁较兴哥儿还小一岁,将军府什么的,并不大晓得,不过一道玩儿什么的,大郎挺高兴的应了,还说,“明儿带着我爹给我做的大刀去。”

“成!”兴哥儿跟大郎商量道,“一会儿你那刀我耍耍吧。”

“只许耍半个时辰。”

“好吧。”

李太太听得直笑,说孙子,“叫你小叔耍耍可怎么了?”

“那是爹爹给我做的。”大郎舍不得哩。

何涵道,“过几日我再给你做把亲的。”

大郎想了想,道,“等爹爹给我做了新的,这把就送给小叔。”

大人们不禁笑起来,何子衿都说,“大郎可比阿涵哥小时候有心眼儿。小时候,阿涵哥带着我玩儿,时常把我丢了也不晓得,我都自己找回家去。”

何涵笑,“我那会儿不乐意带着小丫头,你总去找我,天天跟屁股后头喊‘阿涵锅,阿涵锅’,不要你还不成。有时跑没了,我赶紧回头找你,怕你丢了。结果找半天,你好好儿在家哪。”

阿念插嘴道,“我怎么不记得。”子衿姐姐的事,他都晓得啊!

何涵夹一筷子酸笋,笑眯眯地,“那会儿还没你哪。”

大家又是一阵笑,一顿饭吃的其乐融融。李太太俬 下都与丈夫道,“何家姑奶奶真是个心肠好的,每回来就没空过手,有什么好事都不忘提携咱们一把。”像这种把外孙子一道带去将军府同小将军玩儿的事儿,李太太一想就觉着有体面。

李老爷道,“当初我就说女婿是个好的,看吧,非但女婿人品好,连族亲都是通情达理的体面人。”

李太太点头,道,“亲家家里的两位姑奶奶,要是能跟何姑奶奶这般,我就知足了。”

“端看女婿品性,亲家也不会差。”当然,亲家的老底,老两口也是知道的,李老爷道,“只是人这一辈子,谁没个犯糊涂的时候。也是有这份机缘,闺女跟女婿才做了一家子,不然,哪里想到能给闺女嫁蜀中人家哪。”

“是啊。”李太太想到一事,与丈夫商量道,“二郎这也大些了,咱们要不先把过继的事儿办妥了。”说来,老两口原是一子一女,儿子以前与何涵在一处当兵,后来战死沙场。何涵时常照顾李家,一来二去的,就娶了李氏,成亲时,老两口啥条件都没提,聘礼啥的,给不给都无所谓,就一个条件,待何涵生下次子过继到李家,不使儿子无后。

何涵打仗这些年,生死也看透了,当时便允了。

今亲家要过来,李太太虽然也在心里自我安慰,想着女婿这样贤孝之人,亲家纵是糊涂些,想来也不是不讲理的。只是过继乃大事,李太太知道女婿在家也是单传,生怕亲家来了不乐意过继的事儿,就想着,提前把事情办好。

李老爷道,“眼下暂不要提,待姑奶奶一家走了,再同女婿商量这事。”

“也好。”

第二天,何子衿就让孩子们去将军府玩儿了,江夫人见着何大郎也挺喜欢,何涵是纪将军的亲卫长,江夫人也乐得何大郎能与儿子投缘。

江夫人还与丈夫商议,“阿珍眼瞅就到了进学的年岁,该给他寻几个玩伴的好。”

纪将军道,“要是玩伴,有何家江家的几个孩子,也可做伴。要是伴读,阿珍这个是因我想着他大几岁送他去帝都,方令他去罗先生那里念书,他身边也有小厮。伴读的话,将来阿珍去帝都,这些孩子要不要一道去?”

江夫人一叹,道,“是我想的浅了,阿珍这是没法子,换别人家,不一定舍得孩子。”

“是啊。”纪将军道,“再说吧,朋友什么的,以后有本事自然不缺朋友。”

江夫人便未再提给儿子寻伴读之事,只是与丈夫说了一回闺女随何子衿去沙河县住些日子的事,纪将军道,“阿赢愿意散散心也好,我看她在府里反是郁气难消。这事也怪不得她,两人无缘罢了。待得明年,我再给她寻一门上等亲事。”

江夫人道,“不论文武,还是要以人品为先。”

“我晓得。”

何子衿阿念在北靖关住了五日,就要回沙河县了。

纪珍又有些舍不得家了,何子衿道,“过些日子,我再带你过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