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芬芳六零年代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分卷阅读174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我来晚了,你等很久了吗?”她刚上完法语课,课后方教授又留她说了几句话,上课的教室寄这里也挺远,这样一路过来,确实花了不少时间。

“是我早到了,离我们约好的时间还有十分钟呢。”雷放看了看手表上的时间,表情很认真的对着娉婷开口。

娉婷看他这个样子,忍不住笑了,她年纪比雷放要大几岁,也就把他当小弟一样看。这种性格的男孩子,还是很讨姐姐们喜欢的。

“其实我看中的是你的拍照技术,我觉得你拍出来的照片很有灵性。如果你愿意的话,我们可以合伙开一家照相馆,你可以不用出资,就用技术入股。我也知道你现在在报社工作,也是很稳定的一份工作,所以才打电话给你问一问,看你愿不愿意出来创业?”

其实最开始大家现在也不管这个叫“创业”,而叫“下海”,真正的大规模下海经商潮其实是□□十年代爆发的。那个时候,很多干部带薪下海,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发展。

其实差不多的话昨天娉婷已经在电话里说了一遍,雷放自然是听到了。只不过当时在办公室,周围坐着很多其他同事,他不方便做出什么回应,这才约了娉婷今天的见面。

今天,娉婷又把自己对于照相馆的具体设想详细解说了一遍。包括婚纱照、艺术照等,还有努力形成自己的品牌,以后大规模开设连锁影楼的构想。

其实雷放的态度是很显而易见的,如果不心动,他直接回绝就行,又怎么会另约时间。而且因为这件事,他晚上就失眠了,今天趁着在外采风的时间,特意早早过来等着。

可是心动归心动,他也知道这件事自己没那么快能给出答复。

他的家庭属于传统的文化人家庭,父母都是有学问的,在大革命的时候只是稍稍受了些波及,因而这些年的日子过的也不错。现在他在报社的这份工作,是父母托了很多关系给他找的,一是父母认为报社的工作体面,二是父母就喜欢有文化氛围的。

他现在在报社里负责采风,也就是到处拍一些照片,搜集一些素材,严格说起来也算不上记者。对他而言,他对拍照的兴趣远远大过当记者,可不管怎么样,如果他想辞职肯定要和父母说一声,而且不是他三言两语就能解决的事。

“小何姐,你的提议我是非常心动的,不过这毕竟是一件大事,我还得回去和父母说一声。如果他们同意了,我就立刻去报社办理辞职手续。你看你能给我一点时间吗?”

因为娉婷比他大一些,出于尊重,他一直叫她“小何姐”,这样称呼既礼貌又不会显得太亲昵。

“当然可以,你什么时候有结果了就打电话给我,我等你的回话。”

心里也吃不了热豆腐,娉婷也没什么好着急的。而且这种大事情,肯定是有必要和家里说一声的,就是娉婷自己,每次有什么想做的事,也要得到家里人的支持才会去做。

这一等就等了半个多月,尽管心里焦急,但娉婷并没有任何催促雷放的意思。刚好四合院经过两个多月的修缮已经全部装修完成,翟仲凌就带着一家人去检验了装修后的成果。

“这院子整的可真好,还真别说,住这可得比住大院舒服多了。”

四合院的装修,卞颖芝是全程参与的,装修期间她也会时不时过来看一眼,现在看到最终的成果,她确实非常满意。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