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瞳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一千零一章 奇珍异宝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外加一件明显带有汉代特征,浮雕多种异兽形象的错金博山炉

看到这些明显带有东西方文化特征的文物出现在康居王存放心爱之物的棺椁中,刘东虽然并不感到震惊,但也有些新奇

身处丝路中心的康居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在康居王室墓葬中出现汉代和希腊罗马时期的文物实在是太正常了

“这是玉板书太好了,我就喜欢这种带有文字传承的东西”

等刘东把目光转向玉棺头ding长150厘米,宽45厘米的椁板空间,把里面原本包装精美,但现在明显腐朽很多的漆盒打开后,长20厘米,宽10厘米,每页厚度不超过3厘米的玉板书出现在刘东的面前

这些用和田白玉打磨平整的玉版上,完全按照中国古代的行文方式,从右至左,从上到下,隂 刻着大约一百九十八个古隶书

没错,就是汉初的古隶书,而非流传在中亚地区的古佉卢文

翻过来一看,又是三个古隶书大字韩非子

韩非子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法家韩非的著作总集。这位战国末期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被誉为最得老子思想精髓的两个人之一

韩非子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集于一身,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子将老子的辩证法、朴素唯物主义与法融为一体。韩非是韩王之子,荀子的学生,李斯的同学。著有韩非子一书,共五十五篇,十万余字。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呈现韩非极为重视唯物主义与效益主义思想,积极倡导君主主义理论,目的是为君主提供富国强兵的思想。

当然跟很多春秋战国时期的名著一样,法家经典韩非子也并非韩非本人的著作,而是后人在韩非逝世后编辑而成

刘东宝贝的看着这篇刻有韩非子的玉版,心中高兴万分

如今流传下来的最早韩非子也仅仅是明清时期的影抄本,现在他手中这本玉刻本直接把时间向前推进了一千多年

在珍贵程度上完全无法与之相比

更关键的是,除了大约200页用古隶书玉刻韩非子外,还有古佉卢文的韩非子注解

除了这篇法家经典韩非子外,刘东还在这里发现了中国名传千古的兵家经典孙子兵法,只可惜是残缺的,十三篇中少了军形篇行军篇九地篇火攻篇,只剩下九篇,也不知道是遗漏了,还是开始就只得到了九篇

刘东估计很可能是后者,在古代知识普及程度可不像现在,任何一本兵书都是真正的传家宝,因为有这些书,就有了通过学识进而获取进身之阶的机会

原本刘东还因为孙子兵法有所残缺而心存遗憾,但等他把孙子兵法的古佉卢文般看完后,把另一箱中的玉板书第一页拿起来的时候,看到封面上的三个字,却一下子愣住了

良久之后,才语带颤抖道:“齐孙子我的老天爷,千万千万一定要是全篇啊”

为此,刘东甚至默默在心中祷告起来

了解中国古文化的人都清楚,齐孙子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孙膑兵法,在唐以后就失传了以至于宋明清时期,人们以为齐孙子就是孙子兵法,直到1972年山东省银雀山汉墓竹简大量出土,才解开了这个千古之谜

让战事大家孙膑失传千年的兵法得以现世,但可惜的是齐孙子十五上篇中,包括擒庞涓、见威王、威王问和陈忌问垒等可归为孙膑兵法。

而下编还不能确定属于齐孙子的论兵之作。

不过就算上下篇加在一起,竹简本篇数大大少于艺文志著录本,也不是完善的版本。

要知道在汉书.艺文志把它与吴孙子兵法并列,著录齐孙子八十九篇、图四卷。

所以带着浓浓的期待感,刘东手带有一丝颤抖的把记载有孙膑兵法的玉板书小心翼翼的拿起来,生怕一个不小心打碎了这存世近两千年的文化瑰宝

...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