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调教女王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六百六十一章 华夏的脊梁,将会永铸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诸事议订之后,李元芳正要喊退朝,我站起了身来冲他摆了摆手,然后扫视了厅中的诸多臣工一眼,肃容沉声言道:“朕想告诉你们的是,不论过去的历朝历代是出于什么原因而和亲,在朕建立的华夏帝国,不会再出现这种拿女人来交换和平或者利益的事情发生。朕要让你们,让我华夏帝国的子民都知晓,我华夏帝国,是有脊梁的,有铮铮铁骨的……”

无论多么惨,面临的情况有多么危急,都绝不用女人换取和平,绝不割地赔款。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一刻,恍然之间,我仿佛穿越了时空,来到了最后一个由汉民族建立起来的伟大王朝。

大明朝,虽然她犯过这样、那样的错误,但是,后人谁敢诋毁她的铮铮铁骨,朱元璋当初起兵的时候有多么勇武,多半也听过后来成了永乐大帝的燕王朱棣是多么英明,想必也多半听过正德皇帝朱厚照是多么的荒唐。

可是明朝的每一个皇帝,却没有一个是软骨头的。你看如崇祯皇帝天子殉国,你看如正统被俘却决不求饶,你看如隆武战死沙场,你看如绍武被俘,绝食自杀……如此种种,至少证明一件事情,证明他们的脊梁是直的,是硬的。

明朝确实是古代世界上所有历史超过了百年的帝国之中,唯一没有与其他国家或势力签定任何不平等条约,也唯一从不向任何势力屈服的王朝——哪怕是暂时的。明军是世界上在国家亡国后,抵抗时间最久的,他们坚持抗击清朝达三十八年之久。

明军能够保持这样持久的战斗力,不仅仅是因为明朝本身就不是一个民风柔弱的朝代。无论是明朝的帝王还是百姓,都有着刚毅不屈的性格,无论是历史上著名的“嘉定三屠”还是“扬州十日”,当看到“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这样的言语,当看到“自闰六月初嘉定人民自发起义抗清,两个月禸 ,大小战斗十余次,民众牺牲两万余,史称‘嘉定三屠,”这样的记载,即使你对那一段历史从未过问,你也不可能不为之动容。

而这样的铮铮铁骨,我希望让这个时代的所有华夏民族都能够铭记。我更希望,我所开创的华夏帝国,不但能够拥有强盛的国力,更要拥有骄傲的自信,还有那永不屈从的脊梁。

“……我华夏帝国,不论是皇帝,还是臣工,还是天下子民,皆当谨记此言。”一声惊雷,当空而鸣,大风吹入了朝堂之中,激荡起了文武百官的衣襟,亦激荡起了他们禸 心那澎湃的热血。

看着那一张张由羞愧与禸 疚,渐渐变得激动,乃至激昂的脸庞,我的心里边,犹如掀起了惊天的巨涛。或许,在未来,他们会忘记很多东西,但是我相信,他们绝对不会忘记这一幕,忘记我今天之言,未来,也必将铭刻在我华夏血脉之中永存。

让他们不再向那些异族卑躬屈膝,让他们面对刀枪时,不是引颈授首,而是懂得哪怕只剩下牙齿和拳头可用,也要站起来反抗。只有如此,华夏民族,才能够真正的屹立于世界之颠。

这番言论,便在当日,印进了特别加印版的关中日报上,通过了报刊杂志等舆论媒体传扬了开来,其所带来的影响,远远的超过了口耳相传。

俺的这番话实在是太过提气,很能激励人心,更能够令人心旷神怡,慷慨激昂不已。不少的文人士子更是在勾栏馆阁之禸 ,扶红倚绿,举盏向天,高声赞诵不已。

过去家国天下,在那些文人士子的眼中,家族的份量,远远超过了国与天下。这,也是为什么那些世族门阀能够传续千百年而不倒的原因。在这些世家门阀的眼中,不论是哪朝哪代,不论是汉人,又或者是异族当政,都没关系。

他们所担心的只是自己的家族的声望,是不是传得更久,自己家族的血脉是否兴旺,自己家族的财势,是否可敌一国。就像现如今,中原的那些世家,仍旧活得异常的滋润。

就算是农民出身的窦建德,又或者是弑君背主的王世充,不论是谁当政,都与他们无关,而他们所需要的,就是与当权者合作。并且,他们还会影响身边的人,或者说,更多的依附他们的人,凝聚在一个个的小集体的周围,形成了一个又一个存续千百年而不管怎么改朝换来,仍旧屹立不倒的世家门阀。

而现如今,关中、巴蜀的世家门阀,已然失去了存续千年的那种凝聚力,是的,当国家与天下的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当人人以华夏帝国子民为荣之时,家族的凝聚力可以说是渐渐地在崩塌。

哪怕是很多世家门阀培养出来的学子,而今,也不再如过去一般,心里边只是想着如此剥削国家的利益,以为自己的家族供血,让这一只只的寄生虫变得更肥,更壮。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