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六百三十章 战 终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和历史上一样,珍珠港事变标志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和二战的全面展开,但是胡卫东这个穿越者所引起的蝴蝶效应已经令世界列强的实力对比较历史上有了很大的不同。根据次年各国的统计数据和后世史家的估算与对比,1941年列强的综合国力(军事向)排名大致如下:

第一位毫无疑问是美国,纵深广阔,国土面积位居世界第四,地理位置极佳,即使日本人占领了瓦胡岛,也依然很难威胁到美国本土,人口也达到了13亿以上,1941年底时已经完成了第一轮扩编的美国6军总数不下8万,极限动员力更是过了2万。此外值得一提的是,1941年底时美国拥有过3万的庞大业余飞行员队伍,这是世界其他任何一个国家都望尘莫及的(注3)

注1:只是由于日本6军表现出se (其实应该说是南洋的英美军队表现太差),充分利用了这段时间席卷南洋,才令偷袭珍珠港一役的价值有所提升,否则只不过是以29架飞机干掉敌人2艘战列舰而已,即使是其最值得称道的交换比,也比不上英国人的偷袭塔兰托和鬼子随后的马来亚海战(损失4架飞机就干掉了两艘英国主力舰)。

注2:虽然这些人几乎肯定不会愿意为敌人工作,但二战期间是没有人道可言的,面对鬼子的刺刀,他们也没什么办法,而且精通“以x治x”的日本人远比德国人更擅于利用占领区的工业产能,那些反抗意识较强的人想要通过消极怠工乃至于别的办法破坏进度,往往都是“出师未捷身先死”

注3:苏联、英国与德国这三个国家加起来也没美国多,至于日本,由于经济还不富裕,国禸 基本看不到业余航空俱乐部和业余航校,因此军队招收的飞行学员大都必须从头开始学习飞行,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成长起来,如果战局不妙,老飞行员损失太快,就很容易青黄不接。未完待续。9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