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五百八十六章 侵掠如火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一方面是由于规模在这几个月里扩大了不下十倍的印度赤se 党不可避免地混进了大量的投机分子,其中很有一部分人利用这个机会谋取俬 利,导致原本应该是以公道价格进行的收购变成了低价强买、甚至是直接无偿强征,再加上一些亲英人士暗中煽风点火,导致占领区出现了一些恶**件。

但更主要的问题还在于印度几千年来形成的种姓制度,那些家有余粮的印度人基本都是高种姓的,而印度赤se 党现在的成员却大都是出自包括“贱民”在禸 的低种姓,虽然直到后世印度的低种姓依然令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但也并不每个人都没有反抗精神,而敢于加入赤se 党的更是大多有心想要掀翻印度黑暗的种姓制度。可正因为这样,他们被派出去执行任务的时候就很难平心静气地跟那些高种姓的耐心沟通(不过如果真怎么做,人家或许反而根本就不睬你了),而普遍更倾向于简单粗暴的做法,其中也不乏借机公报俬 仇的,结果就很自然地惹出了一连串的问题。

不过,这在胡卫东的眼中都是小问题,只要前线部队的军粮能够解决,他才不管那些印度人是怎么做的呢。何况他们这么一乱搞,不知不觉间令印度赤se 党由“工人阶级领导,农民阶级是天然同盟军。”变成了“种姓越低越**”,对中国来说也未必不是好事。因为血统与阶级不同,一个人生下来之后便不可能再改变了,印度赤se 党这么乱搞等于是令高种姓的个体没有选择地被迫与其敌对,现在中**队在,那些反对者还不敢跳出来,但解放军终究是要离开的

而印度的中低种姓(包括吠舍、首陀罗和贱民)虽然人数比例超过九成(后世印度被调侃为“只有1亿人口,别的都是畜生。”),但这个时候的印度教育公平程度还不如后世,低种姓的知识分子少得可怜,印度赤se 党将种姓矛盾绝对化的结果就是他们再难获得印度知识分子的投效,而没有知识分子的参与,印度**决不可能获得成功,而不能赤化的印度就不可能完全清除种姓制度,对中国再难造成威胁,胡卫东也就可以放心了

注1:中国空军暂时还没能力进行超过一个团的大规模空降,一般一个目标也就空降一个营甚至更少的部队,他们往往需要对抗兵力十倍、甚至数十倍于他们的英印军队,就算双方战斗力差距再大,战斗也绝不轻松。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