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三百七十一章 班排战斗(上)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如果是在抗战初期,几乎每个步兵小队都有十几个乃至更多特等射手的鬼子纵使在步枪的射击速度上大为吃亏(八一式突击步枪即使是单发的半自动射击状态。射速也要比三八式步枪快得多。),也根本不会将敌人的精确射击放在心上。但这两年来十五军的战士一直在训练和战斗中不断磨砺自己,射击技术相比抗战初期已经上了好几个台阶,“老虎团”中超过八成的战士都是入伍两年以上而且久经战阵的老兵,即便抗战初期的老鬼子的射击精度也未必比得上他们,何况是现在已经大量注水的这些小鬼子?

损失惨重的日军小队唯一可以依赖的也只剩下人数的优势了,满编的70个人即使死掉几十个依然还有进攻能力,而十五军的步兵班哪怕只伤亡了几个人,火力都会明显削弱。但在十五军炮兵强大的火力支援下,鬼子的这一优势很难充分发挥,石原莞尔也早就估计到了这一点,因此战前就要求部下尽可能地逼近敌人,只要与中国人的进攻部队缠斗在一起,他们的炮兵就会因为害怕误伤而束手束脚了。

注:由于狙击步枪对射速要求没那么高,因此本着资源优化配置的考虑,即便在十五集团军之中率先开始全体换装八一枪族的“老虎团”,班用狙击枪也依然是优选出来并加装了瞄准镜的二四式半自动步枪,即便哪怕只比单发射击精度、八一式突击步枪也并不逊se 。

必须说明的是,理论上拉栓式步枪的射击精度要高于半自动步枪,而半自动则高于全自动,但这也仅仅只是理论上,而在实战中,较晚设计出来的枪械因为有着更加高明的设计和先进的工艺,所以精度往往反而比之前的型号有所加强,比如八一式突击步枪就是一款单发精度完全不逊于五六式半自动步枪的优秀枪型。

事实上,上弹方式对于精度的影响只在那些专门设计制作的真正狙击步枪上面表现得较为明显,而所谓的班用狙击步枪主要射击距离一般在200-400米之间,精度要求没那么高,直接在当时大量生产的制式步枪基础上改进就行了,这样做成本较低,维护也较方便。这与主要攻击600米开外的远距离目标的真正狙击步枪是不一样的,事实上严格来说二战期间其实本来就没有什么现代意义上的狙击战,这一点从所谓的十大狙击手的战绩基本都是杀人数目而非是干掉了多少高价值目标就得出来(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0000)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