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妖孽学霸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二百四十六章 全球协作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当atlas、cms等4台庞大的探测器比以前任何工具高10倍的准确性开始工作时,将会产生堆积如山的数据。如果科学家要找到他们想要的东西,这种计算机能力是必需的。

这些探测器就像是一个有着1.5亿像素、每秒钟可拍摄6亿次的巨大数码相机,它们记录下了碰撞试验的每一个细节,再传送到ce的计算网格集线中心;精密的过滤器会筛掉一切无用的数据,只留下最有趣的数据。然而每年仍需分析15 pb(每pb等于1024tb)的数据,这足以填满200万张dvd。

然后分布在全球的150个合作单位的任务就是对可以填满200万张dvd的庞大数据进行分析;咳咳,假如把这些dvd里的数据比作喜闻乐见的某种电影,一个宅男十秒钟快进完一张,那么他即使不吃不喝不撸不睡不上卫生间也需要231天时间。

所以,ce的实验虽然已经结束了,但想知道这次试验究竟有没有产生希格斯玻se 子还需要很长的时间;不过有了吕丘建提供的新方法,这一时间已经比原计划的缩短了许多。

如果说lhc的碰撞试验是绚丽多彩、激动人心的,那么数据分析就是枯燥无味的,这和其他的科学实验是一样的,精彩只是一刹那,更多的时候需要工作人员们静下心来通过哪些枯燥的过程发现精彩的东西。

可以说没有博纳斯-李发明的互联网,这些工作没那么容易开展;正是有了如今发达的网络和日益更新的计算机技术,再加上lhc的建成,高能物理才迎来了崭新的春天。

如果没有互联网,那么即使建成了lhc并完成了对撞实验,那么接下来的数据分析工作要么将全球的科学家都集中到ce来进行数据分析;要么将数据采取各种方式运送到世界各地的合作单位,要是途中发生点什么意外导致数据丢失,那就要了老命了!

等这些数据分析完成后又要汇总到ce,ce如果发现数据分析中有什么错漏,又要重新打回该数据的加工单位,如此以来大量宝贵的时间就浪费在路上了!更别说运送数据带来的巨额开支了!

ce的研究推动了科技的发展,科技的发展又为ce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更加高效的工具,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伦敦帝国学院的科学家戴维-科林如此评价lhc计算网格集线中心,“网格是第三代的互联网,但和互联网不一样的是,你共享的是计算机的能力,而不是文件。没有这种基础设施,lhc实验是不可能的。这正是粒子物理学家如此重视这一计算网格集线中心的原因。”

而现在,全球超过150个合作单位都在通过这个网格集线中心进行着这次对撞实验的数据分析工作,他们没日没夜的忙碌着,以求能在其他合作单位之前找到某些令人惊喜的东西!(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