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汉中王传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四百八十七章 进据武都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对于汉王的称赞,阎行心中有数,当然不是因为自己有多快,而是汉王有其他的考虑,否则只怕自己连上禄还没有拿下,汉王便已经稳坐下辨城中了!

进据武都之后,刘征三万兵马算是有了个宽敞的据点。

徽成盆地宽广数万顷,一二百里之间,竟分为三县,可见此处乃养民之所。

刘征一路来将这里的地形地要看的真切,当即便看出此处之重要,于是便下令沮授,就在此处修建大仓,蓄积粮艹 ,准备支应接下来的战事。

沮授立即作下安排,有将汉王命令传书至成都尚书台。

自从将国政分派调整之后,刘征对于这些事情便没有如以前管的那么细了,这些事情都一应交给了荀彧。

关于后勤供应这一块,现在的情况已经不同于之前了。

刘征还没有据得益州之时,实际上粮艹 这一块的压力并不是很大。

如今手下兵马突然多了这么多,而攻打陇右更是路途险远,光是行军都是很艰难的事情,更别说是粮艹 供应之事了。

刘征倒是做了“甩手掌柜”,但这难题却是交给了荀彧。

倒不是说粮艹 就一定支应不上,以荀彧的才智,足够将这些事情处理的仅仅有条。

但是却也有一个难处,要想支应上刘征数万兵马用度,荀彧就不得不下令征发民夫作为运粮队伍。

这本事很常见的事情,但是荀彧却总是觉得,若是能够有办法节省民力,那就更好了!

毕竟兴师动众,常年征发民夫,这对于安定民生并不是件好事。

为政以仁,这是荀彧一直以来的追求。

因此对于荀彧对于粮艹 供应一事,甚为关心。

原成都令,现汉王议郎董和,也是个爱惜民力之人,听闻尚书荀彧为此事忧心,于是便主动求见献策。

荀彧听闻董和有策相荐,立即召见董和道:“听闻幼宰有运粮妙策,还请细细说来!”

董和久闻荀彧善治国政,而且又是名门出身,于是恭敬的对荀彧行礼道:“荀令君可曾听过蜀地有一畜名曰牦牛?”

荀彧本是中原人,对这些当然不了解,自进入蜀中之后,虽然略有耳闻,但知道的却也并不是很详实,于是问道:“此畜何如?”

董和道:“此畜状如水牛,毛覆其身,居处高寒山间,蜀中亦有,而多为羌、氐所用。”

荀彧一时没有明白董和提及牦牛的意思,于是便又问道:“幼宰说起此畜用意何在?”

董和眼露精光道:“此畜善走陡坡险路、雪山沼泽,能游渡江河激流,且最善驮物!一畜可载五百斤粮,行走山道间如履平地,特行数十里,群行三十里!”

“特”是指单独的意思。

荀彧听到这里,顿时惊喜万分,急忙问道:“如何可得此畜?”

董和早就对这做了调查,于是回答道:“邛崃山中不下数万,皆已为山民驯化!令君若需此畜,可着边郡采买!”

当然也可以强行征用,但是这势必会挑起与周边少数民族的矛盾,这既不是荀彧所愿意看到的,也不是董和会建议的,因此只说是“采买”。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