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汉中王传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四百五十三章 旧制新法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这些人的官职都是朝廷封的,因此才名正言顺,其余后来归到汉王麾下的,并没有正式的朝廷诏命,因此不能在列。

祭告完毕,接下来刘征便可以理所当然的自置文武百官。

虽然说汉初诸王“百官皆如朝廷”,但是当时的规矩毕竟不能完全套到现在。

而且在刘征看来,很多制度也都需要进行改革了!

行故典之后,刘征要做的就是大刀阔斧的改革,旧制也需新法。

刘征与荀彧、陈群等人商议许久,最终拟定了新法五条:

其一,省三公以示臣意。

本来按照汉初规矩,刘征也可以置三公,但是为了向天下人表明自己尊奉朝廷,因此刘征决定罢三公不置。

其二,独立尚书台,加强掌控。

自武帝时起,尚书台权利越来越大,这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后世尚书台越发重要。但是尚书台众官员俸禄品阶却是很低,这就造成了一个位卑职重的怪异现象。

刘征作为后来人,对于所谓的“三省六部”很是熟悉,但是完全照搬三省六部也不行。

实际上三省六部的雏形就来自汉代的尚书台,东汉尚书台有六曹尚书,刘征要做的就是稍加改动。

具体来说就是改六曹尚书为五部尚书。

尚书台独立之后,设尚书令一人,由荀彧担任;

尚书仆射(副手)一人,由陈群担任;

另设吏部尚书、户部尚书、礼部尚书、刑部尚书、工部尚书,分别由陈術、糜竺、荀谌、程畿、阎宴担任。

唯独不置兵部尚书,因为刘征不需要兵部尚书。所有的兵权全部都在刘征自己手里,而且还有以贾诩、沮授、徐庶等谋士辅佐,因此后世的兵部尚书没有存在的必要。

每部尚书下属编制侍郎六人,令史三人,主作文书起艹 和传达。

尚书台改制之后,相应的俸禄也要改变。尚书令千石增至中二千石,尚书仆射二千石,诸部尚书千石,侍郎六百石,令史四百石。基本上就是将尚书的俸禄提到了九卿一级。

其三,独立侍从诸职,组成“顾问团”。

侍从诸职主要有侍中、散骑常侍、黄门侍郎、散骑侍郎(合称黄散)等,这些职位分属不同公卿之下,但是实际上却至关重要。

所谓侍中,掌侍左右,赞导众事,顾问应对。“中”就代表天子或诸王,“侍”即侍奉,也就是说这些都是天子或诸王的近臣。其实这也是后世“中书省”的由来。

刘征改变了以往混乱的局面,将这几个重要职位也独立出来。

侍中周群、黄门侍郎阎圃、散骑侍郎杜微,这几人都不必做实在的事情,主要就是负责随侍刘征,偶尔提提建议,当然军事方面的建议不由他们负责,更多的可能就是传达命令,作“跑腿”之用。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