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从1983开始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七十二章 压力倍增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说那边有刘小庆呢!”

一听这个,大家的耳朵都竖了起来。

任大惠故作轻松,道:“拍啊,怎么不拍?人家是老大哥,肯定比咱们好,但性质不一样,人家拍的是提高版,我们拍的是普及版,是小人儿书。

我可告诉你们啊,谁都不许紧张,咱们快点拍,拍完了就是胜利。那个谁,凤姐、贾芸啊,你们也做做工作,千万别让大家泄了劲儿。”

说是这么说,大伙又不是真小孩,这消息犹如一片乌云,笼罩在整个剧组头上。

这年代,电视剧刚刚起步,绝对的弟中弟,电影是当之无愧的老大哥。比如组里的摄像、灯光、美术之类,全部来自于电影厂,或者电影厂淘汰不要的。

而且谢铁骊是超大牌的导演,消息一出,舆论铺天盖地的一片倒,没人看好电视剧——包括他们自己。

可结果谁也没预料到,电视剧成了经典。而北影版《红楼梦》在89年上映时,只掀起了一点水花,除了一帮学者在夸,观众根本不爱看。

失败的原因很简单:

一个是《红楼梦》本身就不适合电影这种载体,古典名著一定要电视剧来拍,容量大,篇幅长,呈现完整,角se 刻画也有深度。

电影版就犯了这个毛病,宝黛钗凤还算丰满,晴雯、平儿等丫鬟类的角se 却非常单薄。

共投资两千二百万,拍了八集,相当于八部片。但八部片也装不下《红楼梦》,何况谁有那个闲心跑到电影院去看八次?

而且北影版是建立在一百二十回基础上,后四十回按照高鹗的续书拍摄。

这也产生了一种隂 谋论,就是红学的另一帮人——指冯其庸等等,在暗中使力,才促成了电影版来打擂。

第二个就是选角失败。

首先宝玉由女演员反串,光这点就足以出戏。刘小庆演的凤姐,更是用力过猛,风格浮夸。

黛玉楚楚可怜,宝钗韵味十足,都是大美人,但神奇就神奇在这儿,姑娘们很漂亮,可就是不像书中人物。

而且se 调、灯光、妆容也不太好,瞧着土气。

当然北影版也有诸多优点,服装场景,细节考究,还重现了太虚幻境一折。

再有如宝钗扑蝶,电视剧版拿的是团扇,电影版拿的是折扇,因为原著写“从袖子里取出扇子。”

团扇那么大,肯定不能放袖子里。

…………

如此种种,大伙自然不知,只觉压力倍增。

而且不少人都看出来,剧组如今资金紧张,食宿条件一降再降,尽量将每一分钱都花在制作上。

现实情况也如此,《红楼梦》因为穷一度停机,直到蓬莱的那个农民企业家赞助,才重新开拍。

不仅如此,两边剧组真有打擂的意思。

这边请了专家顾问,那边同样需要,没过几天,几个跟组的编剧学者就来告辞,说是有俬 事,其实任大惠心里门儿清,都被那边挖走了。

人家什么条件啊?

车接车送,管饭,一天给一百块钱。

许非看在眼里,有点自己打脸的感觉,之前在培训班还觉得这帮人凛凛风骨,现在一瞧,倒也能够理解。

学者也要恰饭的嘛!

总之呢,屋漏偏逢连夜雨,坏事一件接着一件。许老师爱莫能助,却也不太担心,因为知道历史进程。

对他而言,这是具有另一种意义的时刻。

83年报名,84年培训,85年进组,现如今他终于要杀青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