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重生苏联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264 豹子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在苏德战争爆发后,由于受到德国坦克在火炮穿甲力、装甲防护力与越野性能上均无法与苏联的t-34对抗,使得他们在装甲战上一直都处于劣势,甚至还发生了整个坦克集团军被围歼的事情。

德国人意识到问题的所在,希特勒亲自下令对t-34进行调查,了解这款坦克设计的优胜之处,并且研发一款无论是在火炮穿甲力、装甲防护力还是越野性能上都超越t-34的坦克。

为此,德意志第三帝国专门成立了一个名为“坦克委员会(panzerkommission)”的调查团,派遣他们前往东部战线,对t-34进行评估,发现t-34具有大量的优点,包括采用了斜面(glacis_plate)的概念并设有倾斜装甲,使得t-34在装甲防护力上比其他坦克强。

除此之外,t-34坦克还使用了较宽的履带(接地面积比其他坦克大),提高了在松软泥地上行驶时的机动性。

t-34/85装备的85毫米口径的火炮,与同世代的坦克相比,其口径及威力均占优。

以上3个重要特征就是德国人对t-34评估后作出的结论,德国专家专门把这些特征记录了下来,准备研发一款具备这些特征的新型坦克。

就在1941年12月初,希特勒要求戴姆勒奔驰与猛狮公司就开始对这样的一款坦克进行设计,订单要求这款坦克重量必须为30至35吨级的中型坦克,编号为vk3002,要求在1942年4月前完成设计。

过了不久,为了能够让这款坦克能够尽快投入战场,德国政府修改了设计完成的期限,要求两家公司在1942年2月前完成新型中型坦克的设计。

这款编号为vk3002的中型坦克,就是我们所知的豹式坦克,当然,这个时候还没有成型。

接到vk3002的设计订单之后,两家公司随即展开了新坦克的设计。

戴姆勒-奔驰公司所设计的作品,几乎完全是t-34的山寨品,他们务求做到在车身、炮塔、柴油发动机、驾驶系统、悬吊系统及履带等方面都类似苏军t-34坦克的设计,从而获得了和t-34一样优异的可生产性。

而man公司(猛狮公司)的设计则符合了德国传统的坦克设计思维——在大而宽的车身上安装一个坚固的炮塔、一个汽油发动机,一如以往地采用扭力杆悬吊系统,主动轮和其他德国坦克一样,都设置在前方,炮塔则使用莱茵金属公司所设计的现成炮塔。

如果按照历史发展来的话,猛狮公司的设计将会被采纳,因为奔驰设计的那玩意儿长得实在是太像t-34了(那根本就是抄出来的),在战场上难以和苏联的t-34区分开来。

而且这款vk3002(db)的可生产性的确很强,但在性能上却不怎么好,这根本不符合德国人要求慢工细作,追求性能大于可生产性的基本法则,结果奔驰的方案并没有被采纳,而是采纳了man公司的方案。

不过,在这个世界里,德国军方会采纳哪个方案依然还是未知之数,毕竟希特勒本人更喜欢奔驰的vk3002(db)方案(尽管这玩意儿是t-34的山寨版)。

再加上德国资源开始缺乏,对方的坦克数量越来越多,使德国人不得不考虑一下可生产性和成本因素。

如果从可生产性和成本角度来考虑的话,奔驰的方案无疑是最适合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