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重生之红星传奇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一一五二章 苏德战争爆发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其实,和历史上一样,苏联此时已经收到了84份德军即将进攻苏联的情报。其中,详细准确的情报共有五份。一是苏联红军总参谋部第四局侦察员理查德.佐尔格发回的情报。他此时就在日本,从德国大使奥特手中看到了德国进攻的准确时间是6月22日,早在5月15日就已经象莫斯科报告了。可惜,苏联国禸 对红se 谍王佐尔格的情报没有理会。二是英国人利用编制无规则密码的“恩尼格玛”机破译德军电台信号得到的,丘吉尔冒着自己超级机密可能泄露的危险,亲自写了一封给斯大林的信,通报了这一情报,并命英国驻苏大使克里普斯转交斯大林。不料斯大林看后,竟然认为英国是为了摆脱自身危急而挑拨苏德关系。三是苏联派驻捷克的克格勃特工从著名的机械制造工厂捷克斯柯达公司的德**官伪装的高级工程师那里得到了6月下旬希特勒将进攻苏联的情报,立即向国禸 报告,并指出情报绝对可靠()。斯大林仔细看后,签署了“英国人的挑拨!再分析分析!”的意见,将情报退回了克格勃。四是德国驻苏联大使冯.德.舒伦堡伯爵良心发现,于1941年5月5日主动向回国述职的苏联驻德国大使杰卡诺佐夫(曾任克格勃国外处处长)说希特勒已决定6月22日向苏联开战。杰卡诺佐夫向斯大林汇报后,斯大林在苏共政治局会议上说“假情报已经开始在大使级上传播了”。五是我党隐蔽战线取得的成果。国民政府驻德武官桂永清在与一个德**官交谈中得知德国准备进攻苏联,及时的将情报传回了国禸 。在重庆以少将身份活动的地下党员阎宝航从于右任口中得知,又向孙科求证,然后及时向周副主席作了汇报。隔了一段时间,在香港活动的潘汉年也收买到了德军即将入侵苏联的情报,向周副主席报告。为此,苏联方面在战争爆发一个多月后以伏罗希洛夫的名义给朱总司令发来了一份感谢电,说中国同志的情报“帮了我们的大忙”。到了90年代,俄罗斯政府还专门给阎宝航情报小组发了勋章,可惜潘汉年早已在文革中冤死。

有这么多的可靠情报,刘一民他们就是再报告一次,也未必能引起斯大林的重视。

这么多情报都没有引起斯大林重视,原因就是斯大林不相信德国人会在这个时候进攻。在斯大林看来,德国人最快也只能在冬季以后发动进攻。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希特勒的欺骗战术见功了。

希特勒虽然是个战争狂人,却是一个有头脑的战争狂人。他早就认识到必须打败苏联、攫取苏联的战略资源。而且还知道对苏作战不同于闪击波兰,必须最大限度地隐蔽自己的意图。因此,希特勒早就命令德国情报部门、宣传部门:“要尽一切可能制造假相,把他们(指苏联)的注意力引向歧途,迷惑莫斯科,让他们以为我们一直在为进攻英国做准备,等他们明白过来的时候,也正是我们的炸弹落在他们头顶上的时刻!”

在希特勒的严令下,德军实施了一系列欺骗手段。先是1940年底,希特勒亲自会见了苏联外长莫洛托夫,信誓旦旦地保证德国绝对履行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并蛊惑莫洛托夫说下一步德国向非洲扩张,要苏联通过巴库向南到波斯湾和印度扩张。希特勒的表现让莫洛托夫坚信德国人在打败英国之前绝对不会进攻苏联()。紧接着,德国人又制造出了即将登陆入侵英国的假情报,搞得连德国民众都认为德军即将入侵英国。再后来,直到德军开始东调,德国电台的点播节目中还插播“近卫军官兵寄给他们受伤的连长三瓶‘亨尼西’酒,祝他早日康复!”等对话,让人以为希特勒的精锐部队近卫军正在西线,极有可能就在法国。

德军的一系列欺骗手段搞得人眼花缭乱。1941年6月21日,战争爆发10个小时前,苏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苏军情报部长、著名的格鲁乌领导人葛利柯夫在会上报告了德军在苏德边境大规模集结的情况。此时的葛利柯夫,不仅掌握了德军集结部队的番号和指挥官姓名,甚至知道德军此次进攻的代号是“巴巴罗萨”。但是,葛利柯夫却信誓旦旦地说:德国人还没有做好开战的准备,并表示若有差池,甘愿接受政治局的处罚。

10个小时后,也就是1941年6月22日凌晨 3 点15 分,德军的 7000 多门各种口径的大炮对准苏联定点目标发射高爆炮弹。紧接着,庞大的德军分为北方集团军群、南方集团军群、中央集团军群三大块,向苏联发动了全线闪击作战。北路沿波罗的海进攻列宁格勒,中路沿明斯克、斯摩棱斯克进攻莫斯科,南路进攻基辅,哈尔科夫和顿巴斯,战线长达1500多公里。

当德国法西斯已经进行了1个半小时的闪击后,德国驻苏大使才向苏联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递交声明,宣称由于苏军在德国东部边境集中,使德国安全受到威胁,德国政府决定对苏联宣战。

到了黎明时分,德国空军1830架飞机全部投入战斗,轰炸苏联飞机场。苏联边境 66 个飞机场遭到轰炸。到 6 月 22 日中午之前,苏联空军已损 失了 1200 架飞机,其中 800 架被炸毁在机场上。

苏德战争爆发了!

各位书友大大:这两章因为是转折章节,引用资料较多。请朋友们见谅。谢谢!

!@#</p>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