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回到民国当大帅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321章 变局(四)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那好,既然大家都不说,那我来说。文正啊,克强公已经走了,可这国民政府还得照常运转吧?但是这半年多下来,咱们当初成立政府时谈得东西放到实际工作中去一做就发现和当初的设想出入很大啊。我觉得从未来发展考虑,很多东西要补补,很多规矩要改改。比如说军队的问题,我看了大半年,你们的军费不从国民政府这里走,军工企业也是自己控制,更重要的是你们的经费来源中华开发总公司涉及的行业之广让人乍舌,收入只怕比国民政府还要有钱的多。文正老弟,凭心而论,你是一个很不错的人,甚至可以说,没有你就没有国民政府的今天。但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啊,你现在这样牢牢的把持军权,你可以说是为了国家统一,可是长此以往,各种利益关系变得盘根错节起来。到时候你再想把军队国家化只怕会身不由己了,保不齐你下面的将军们就会逼着你黄袍加身啊。你还年轻,老袁的例子就摆在那里,你要慎重啊!”

章太炎到也不完全是危言耸听,后世为什么军队迟迟无法国家化,并不是一两个领导人顽固不化,而是军队非国家化已经养肥了一大帮子人,同时也为这帮子人的集权保驾护航。所以这些人宁可国家一天天烂掉,也绝不愿意把军队国家化的。现在的自己其实褪掉军事委员会这套光鲜的外衣,本质上却依然还是一个军阀。只不过自己利用军备,军校和武装动员三个系统把自己禸 部出现小军阀的可能给扼杀了。可是谁敢保证万一那一天自己突然挂了,下头包括李宗仁,白崇禧这些人会不会成为新军阀呢?至少王振宇想来想去也不觉得目前自己的小团体里有谁有这个威望和资历能够勇敢的站出来,然后取自己而代之的。

不过王振宇并没有打算跟着表态,他示意大家继续。

似乎是受了章太炎的鼓舞,孙文又出来加了把柴:“文正老弟啊,当初我们把三省的革命军交出来整编的目地很明确,就是希望做到军政统一,军队国家化。可是这一次西南战事,不要说国民政府了,连军事委员会的很多委员都不知情,这样的情况是不正常的,我觉得对于军事委员会有必要再次改组,并且完善其制度,这不该是个养老的机构。”

胡汉民犹豫了一下也跟进道:“中华开发总公司掌握的社会资源也太多了一点,现在包括重工、航运,西南地区的商品,还有对外贸易等等基本上都掌握在这家公司手里,他们,他们比国民政府都还富裕,这只怕不妥。”

熊希龄和梁启超对视了一眼,他们两个都属于半路上入伙的了,虽然过去王家叔侄也在熊希龄这里挂过单,也有恩主情分,但是今时不同往日了,熊希龄毕竟也才四十六岁,也希望能在这里干出一番事业来。这不他和梁启超的进步党也并入国社党了,看样子还真的是什么主义都不重要啊,在权力的诱惑下什么人都想进来。

熊希龄看出来王振宇的威势了,连孙文这种革命前辈都对其客客气气的。他想了一下道:“远征欧洲的事情是不是缓一缓,一来劳师远征开销颇大,二来段祺瑞现在可是厉兵秣马时刻打着南下的主意啊!”

梁启超:“文正啊!。。。。。。”

王振宇一个意见一个意见的听完,大致是明白了,无论这些大人物们说得多么天花乱坠,正义凛然的,其禸 心打的心思无非还是要从自己的手头上分权,现在说这么大不过是漫天叫价而已,就等着自己这个年轻后辈落地还钱了。

这个情况,来的时候杨度和杨永泰两个狗头军师就都替王振宇分析到了的。杨度的想法很简单,分化他们,向扔狗骨头一样把权力扔出一部分,然后大家就盯着这个骨头打架了,自然也就没有看着自己手里的了。

杨永泰不这么看:“大帅,皙子先生这是帝王心术,固然有效,但是治标不治本啊,将来必然还会有反复的,还望大帅三思。”

“哪该如何应对?”王振宇轻声问道。

杨永泰想了一下道:“如何应对就看大帅您未来如何打算了,如果您只是要控握权柄,用皙子先生之策自然是可以的。可如果您要问鼎天下,怕还是要做些让步,大家齐心,这船才能划得快啊,这权力怕是要重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