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中华1903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387三战鄂木斯克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经过艰难的急行军,伏龙芝终于率领他的部队走出了哈萨克艹 原,进入了西伯利亚。天依然隂 着,远方传来“轰隆隆”的滚雷声,一场暴风雨正在接近这里,虽然脚下的土地早就变得泥泞不堪,但是气象却并不会怜悯那些在泥泞中挣扎的军人。虽然身上的军装已是邋遢不堪,但是红俄军们根本不可能调换干净些的衣服,原因很简略,这几天不是隂 天就是雨天,洗了衣服也不可能干,而旧衣服比军人们身上现在穿着的这身军装还要邋遢。更重要的是,他们缺乏补给,没有那么多赶紧的衣服给他们替换。

因为西伯利亚大铁路从鄂木斯克经过,从这里往西可前往鸟拉尔地区,往东可前往贝加尔地区,也因此成为西西伯利亚地区最重要的交通枢纽,无论是谁,只要把持了鄂木斯克,就等于是把持住了欧洲与亚洲交通的枢纽,因此鄂木斯克的战略地位相当重要。现在把持鄂木斯克的是俄罗斯帝国沙皇政府的部队,实际上这里也是沙皇部队的西部前线司令部所在地,沙皇政府的科尔尼洛夫中将就在这里坐镇指挥。

为了守卫鄂木斯克,沙皇政府决定在这里加强防御力量,增派援军,谢苗诺夫、邓尼金和捷克军团纷纷来到鄂木斯克。科尔尼洛夫将全部战区划分为几个防区,由各军团分片防守。作为鄂木斯克战斗的参与者,白俄军的友军,中国国防军也分到了防区,就在城市西边十五公里的一片丘陵地区,而国防军的指挥部也设在这片丘陵地区的最东边。这里除了先期参与炮击鄂木斯克的邹作华部,还有薛岳部,他们统一由熟悉俄国情况的张宗昌指挥,番号国防军第一**师。

国防军通过西伯利亚大铁路运来了一批卖给白俄军的武器装备,其中就有十五辆装甲车。张宗昌偷偷地留下了三辆,按照他的说法,红俄军打仗不要命,若是真受不住鄂木斯克,这几辆装甲车可以帮着自己和邹作华、薛岳逃命。

在鄂木斯克外围,平坦的平原上到处都可以看见蜘蛛网一般密集的战壕和机枪掩体,而且与欧洲西线一样,战壕里也通常积满了雨水,“战壕脚”是这里的常见职业病。科尔尼洛夫还在鄂木斯克的铁路上布置了铁甲列车,这些铁甲列车外罩铁板,每一节都配有至少四架机枪,有的车厢里还配有轻型步兵炮。再往外,还有一片很大的雷区。科尔尼洛夫很自信的表示,如果红俄攻打鄂木斯克,这里就将变成第二个凡尔登。

很快,检验科尔尼洛夫的时刻就到了。在震天动地的“乌拉”声中,红俄军的士兵们们发起了冲锋。而与此同时,阵地也遭到了红俄军炮兵的猛烈轰击,这些刚刚从图拉兵工厂出厂的大炮把无数“革命”的炮弹送到白俄军的身边,一时间鄂木斯克外围整个阵地到处都是爆炸声,泥浆与泥土被炸飞上半空,硝烟弥漫在所有的战壕与掩体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