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中华1903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373收复失地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但是,尽管德军取得了一些胜利,那些穿着灰se 军装的德国大兵们一度推进至几乎可以望见巴黎的塔尖。德军在他们的1918年的进攻中俘获了约22.5万人,使对方遭受损失总数已达100万人;然而,他们的胜利是“昙花一现的胜利”。

到了1918年10月,德国败局已定,但德国统治集团仍想孤注一掷进行抗争。10月25日,海军司令部下令基尔港的德国远洋舰队出海同英军作战,若失败就“光荣地沉没”。基尔港的8万名水兵拒绝起锚,并把军舰熄了火。水兵的抵!制虽然迫使德国海军当局收回命令,但水兵们却遭到迫害,被逮捕了几百人。11月3日,水兵走上基尔街头游行示威,抗议海军当局,要求释放被捕者。游行示威随后发展为武装起义,水兵们解除了军官的武装,迅速占领了战略要地,控制了全城。工人也举行武装起义响应,并建立了工兵代表苏维埃。至4日晚,基尔及附近郊区均为起义者占领。5日,基尔全城总罢工支持水兵起义。基尔港水兵起义成为德国十一月革命爆发的信号,革命在全国迅速蔓延。到11月8日止,几乎所有的德国大城市中都发生了武装起义,建立了工兵代表苏维埃。此次起义是德国十一月革命的,同时也导致德国被迫宣布停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德国的崩溃是许多因素造成的:西线消耗战积累的巨大损失;多条战线上的流血牺牲;封锁造成的缓慢而无情的经济压力;食物短缺和厌战情绪;布尔什维克的破坏和宣传;自由主义者对德国君主**的不满。最后但并非最不重要的是:德军总参谋部制定的目标无限的拿破仑式的战略所提出的不可能实现的种种要求;这个总参谋部制定战略所依据的是好大喜功的幻想和德国“超越一切”的妄自尊大的观念。德国同半个世界打了仗,它的军队显示了勇敢、遵守纪律和无与伦比的战术技能,拥有鲁登道夫这样的战术大师,胡蒂尔这样具有远见卓识的将军,霍夫曼这样的战略家,但是当时及后来重大而突出的弱点是要求德国士兵达到不可能达到的目标,一个出自君主**集团睥睨一切的目标,出自几乎是轻蔑地过低估计敌人的目标。

这样1918年11月11日上午11时,战火缓慢地熄灭了。士兵们从瑞士至大海一线的堑壕和散兵坑中爬出来,以各自的方式庆祝胜利或者失败——有的祈祷,有的致敬,有的干脆从原先的敌人那里乞讨香烟。

而远在远东的尼古拉二世皇帝一面感慨这表兄威廉二世与自己相同的境遇,一面无奈又不情愿地在一份条约上签署自己的名字,并盖上印章。

“好了~~这下中国人该满足了~”尼古拉二世看着自己的政治顾问已经开始着手修改地图上的边界线,感慨良多。

1918年11月12日,尼古拉二世签署了《中俄伊尔库茨克条约》,条约规定放弃中东铁路一切权利,并将《中俄瑷珲条约》、《北京条约》等一些列不平等条约中割占的土地全部归还中国。新的中俄边境将以《尼布楚条约》为基础进行重新勘定。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