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中华1903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171蔡元培讲课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蔡元培笑了笑,说道:“你们说的都对,但是这只是表象,中国历代的兴亡,其实可以从土地上找出原因。每个朝代前期,土地兼并之风还不是那么厉害,故而天下可得安生,中期以后,土地越来越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富者田连阡陌,穷者无立锥之地。而赋税却越来越加于农民身上,地主大都有权有势可以不缴纳,而农民就只能饥寒交迫,他们无奈之下,或者逃亡,或者依附于地主。但朝廷的赋税是不会减少地,这些空额就只能由其他农民继续承担,好比一村本来有100户纳税,后来变成了50户纳税,纳税的人少了,税额不少,等于每户的份额就多了,更加刺激其余的农户流亡,发展到一定阶段,就是天下大乱,造反蜂起,然后就是打仗、死人。待建立一个新的王朝后,人口减少,有些地主死于大乱,他们的田地又可以重新分配,这个兼并的矛盾暂时得到缓解,等太平日久,又开始新一轮地兼并,然后再大乱……如此周而复始,形成一个怪圈,每个王朝开头都是政治清平、社会安宁、百姓可得温饱,到末期却都免不了民不聊生……”

又有学生说道:“那按先生所言,土地兼并是治理不好的顽疾老婆,崇祯皇帝就是唐太宗李世民再世,面多明朝末年这种情况恐怕也无能为力?”

蔡元培说道:“一个好皇帝和一个坏皇帝相比,总归对百姓是有所好处,如果崇祯末年李世民为帝,明恐怕不会亡得那么快,但人终究有一死,李世民的子孙不可能都象李世民这样能干、英明,这个王朝总有亡的时候。所以我们要传贤不传子,可以保证天下安宁。”

学生们感叹道,“这就是所谓的天下能者居之?”

蔡元培笑着说道:“我给你们讲这些,主要是启发你们,你们注意到没有,各大列强自己也有农业,也有农民,也有地主,也有穷人也有富人。可他们也有土地兼并,为什么他们就没有农民起义,没有洪杨之乱,就不亡国呢?”

大部分学生摇了摇头,少数同学说到了洋人工商发达,所以农业税收的少,农民才不至于落艹 为寇之类的话。

也有人说主要是靠掠夺我们这些弱国,且不说自道光皇帝一来的历年赔款,是光甲午一战,赔了小日本二万万三千万两白银,一下子就等于日本本国近十年的赋税收入,辛丑条约赔得就更多了。

蔡元培点了点头,说道:“这只是其中一二,你们说的不完全对,列强之所以发达,之所以不怕土地兼并,是因为他们发展了实业,或者说工业。一国的土地终究是有限地,但人口却是年年增加,僧多粥少,迟早要出乱子。试想,一千亩的田,可以安置五十个人。可用这块地来开纱厂,可以吸纳一千人以上的人,又比如一处一千亩地的煤矿,如果用来挖煤的话,起码得雇五千人才够,它们创造的财富何止种田的千倍?所以,人家洋人根本就不用整天想着压榨农夫。”

有些生恍然大悟道:“先生的意思是,什么轻赋税,薄徭役都是隔靴搔痒,治标不治本。唯有发展工业,才是治本之策?”

“孺子可教!”蔡元培笑道:“要让那些土财主们知道,办工厂比买地买田更来钱,而且来的更快。这样,他们就不会整天想着兼并土地,压榨佃户了。如此一来,财主们和农夫们都各得其所,天下就太平了。只有天下太平了,国家才有可能富强,所谓攘外必先安禸 ,如果当年没有李自成和张献忠,明朝全力对抗满清,天下谁属,未可知也。”

“说得好~!”课堂上,学生们一起起立鼓掌,“先生果然是饱学之士。”

蔡元培谦逊地笑了笑,又摇了摇头,说道:“惭愧惭愧,蔡鹤卿不过是现学现卖罢了,说出这些至理名言的,不是我。”

学生们忙问:“那这位大贤之士是何人?”

蔡元培答道:“中华民族复兴党的党主席。”蔡元培神神秘秘地从桌子下掏出许多小册子,说道:“这是党章党纪,你们拿回去看看,切记~~此时性命攸关,一定要千万小心。”

“嗯!”学生们郑重其事地点了点头

下课之后,蔡元培满面春风地从教室里走出来,迎面就遇到了来视察的熊希龄

熊希龄笑道:“我们的蔡校长,中华民族复兴党的常务委员,干嘛搞得自己跟秘密革命党一样?我又不会来抓你。”

蔡元培故意向熊希龄打千行礼,促狭地笑着说道:“艹 民蔡元培,拜见都统大人!”

熊希龄推了蔡元培一把,“少来这套~~主席来电报啦。”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