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中华1903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111冯如、报纸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当时很多中国的革命家使用“支那”这个词称呼自己,亦说明那时日本使用“支那”称呼中国,不但没有贬义,反而含有对中国汉人的尊敬。如果日本人按照当时中国的正式国号“大清”,把中国人称为“大清人”,把中国话称为“大清语”,对中国的汉人来说,反而会感到被侮辱了。但是辛亥革命之后,中国的正式国号从“大清帝国“变成“中华民国“,由此而引发了中日之间的“支那“争论。

但是,作为穿越者,徐天宝却对这个词十分感冒,这无形中也使得徐天宝对那些以支那人自称的所谓革命家们多了几分不屑。

1906年4月18日,《民报》第3号以号外形式公布了《〈民报〉与〈新民丛报〉辩驳之纲领》,全面揭示了革命派与保皇派的原则分歧。

同盟会机关报《民报》与保皇派机关报《新民丛报》的大论战,以《民报》的创刊为发端。1905年11月,《民报》创刊号即对保皇派进行批判。梁启超则从《新民丛报》1906年1月出版的第73号起连续登载《开明**论》和《申论种族革命与政治革命之得失》两篇文章,竭力反对暴力革命,主张先实行”开明**”,确立君主立宪;反对土地国有,维护俬 有制度。革命派斗志正旺,予以迎头痛击。《民报》号外载文说;

近日《新民丛报》将本年《开明**论》、《申论种族革命与政治革命之得失》诸篇合刊为《中国存亡一大问题》。本报以为中国存亡诚一大问题,然使如《新民丛报》所云,则可以立亡中国。故自第四期以下,分类辩驳,期与我国民解决此大问题。兹先将辩论之纲领,开列于下,以告读者:

一、《民报》主共和;《新民丛报》主**。

二、《民报》望国民以民权主宪;《新民丛报》望政府以开明**。

三、《民报》以政府恶劣,故望国民之革命;《新民丛报》以国民恶劣,故望政府以制。

四、《民报》望国民以民权立宪,故鼓吹教育与革命,以求达其目的;《新民丛报》望政府以开明**,不知何方副其希望。

五、《民报》主张政治革命,同时主张种族革命;《新民丛报》主张政府开明**,同时主张政治革命。

六、《民报》以为国民革命,自颠覆**而观,则为政治革命,自驱除异族而观,则为种族革命;《新民丛报》以为种族革命与政治革命不能相容。

七、《民报》以为政治革命必须实力;《新民丛报》以为政治革命只须要求。

八、《民报》以为革命事业专主实力,不取要求;《新民丛报》以为要求不遂,继以惩警。

九、《新民丛报》以为惩警之法,在不纳租税与暗杀;《民报》以为不纳租税与暗杀,不过革命实力之一端,革命须有全副事业。

十、《新民丛报》诋毁革命而鼓吹虚无党;《民报》以为凡虚无党皆以革命为宗旨,非仅以剌客为事。

十一、《民报》以为革命所以求共和;《新民丛报》以为革命反以得**

十二、《民报》鉴于世界前途,知社会问题必须解决,故提倡社会主义;《新民丛报》以为社会主义,不过煽动乞丐流民之具。

以上十二条,皆辩论之纲领。《民报》第四号刻日出版,其中数条皆已解决。五号以下,接连辟驳,请我国民平心公决之。

●●●●●●●●●●

“废话连篇~!”徐天宝对保皇党和同盟会的口水战不屑一顾,此时,一个念头在他脑海里形成。“我也应该办一份报纸,争取舆论的支持。20世纪初的中国不缺一心报国的热血青年,他们缺少的是冷静的思考和正确的理论指导。”

主意打定,徐天宝便开始物se 人选,很快,两个人便进入了徐天宝的视线,第一个是热血青年丁开嶂,第二个便是大名鼎鼎的鲁迅——周树人。

丁开嶂是京师大学堂科班出身,毕业时获”奏奖”文科举人,文笔大开大合,纵横捭阖。日俄战争结束后,丁开嶂与秦宗周、丁东第、朱锡麟、张榕在家乡南青坨发动群众,宣传科学,推倒佛像,改庙堂为学校,兴办新学。他腾出家中一间房屋开办女子学校。丁开嶂还以摆斋戒烟酒为名,在黑龙江、吉林、辽宁、绥远、热河、禸 蒙古、河北、山西等地发展铁血会组织,并在家乡成立”北振武社”,抗俄铁血会改名为北洋铁血会,丁开嶂任总理。发布《北振武社启》,阐发”强吾民””强吾国”的宗旨。

周树人自不必说,他弃医从文,一心想以文笔唤醒国人,有他加入,文章的水平就有了保证。

报纸定名为——《新中华》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