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中华1903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52霍元甲旋风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我来天津谈生意,顺带来看看俊卿兄的武馆办的如何了?”徐天宝笑道,“我马车上我给俊卿兄和兄弟们准备了一点礼物。”

“徐少破费了!”霍元甲笑着向徐天宝打拱行礼

“破费什么~自家产的卷烟,给俊卿兄和兄弟们尝个鲜。”徐天宝说着就从怀里掏出一盒红双喜,递给霍元甲,“在车上还有一箱,俊卿兄安排人抬下来就是。”

霍元甲接过烟,放进口袋里,问道:“不瞒徐少,要开武馆还真不容易,我虽然在江湖上有点小名气,可在津门和直隶,有名有姓的武林前辈多着呢,我要开武馆,恐怕~~被老前辈耻笑。”

鸦片战争之后,社会动荡加剧,大地主、大官僚多聘武功深厚者保镖护院,平民百姓则习武以求自保。民间武术活动更趋发展,各家武术拳械套路和对练形式日臻完备。各地武术名家云集津门,众多拳种在津门传播、发展。经过长期的传播、交流、融汇、创新,天津武术日益走向繁荣,一些武术“社”“馆”“会”开始出现。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爆发了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团民日夜练拳习武。一代武林宗师李存义、王绛云等随义和团到天津后,广泛传授团民拳技,形成武林群起共赴国难,人民纷纷习武响应。虽然义和团运动最终被清朝统治者勾结帝国主义所镇压,但对武术发展起到了很大推动作用。

随后,伴随着轰轰烈烈的拒俄运动,尚武思潮在中国迅速兴起、发展。这次思潮的发起者和主力军是留日学生。他从改变社会习俗和国民性出发,提倡勇猛尚武:一是要国人有一个强健的体魄:这是国家强盛的基础;二是要国人摆脱柔弱不振的习性,具有勇敢坚强好斗的性格,这是强国御侮的关键。

因此,在这股尚武思潮的影响下,民间习武之风大盛。天津本来民风朴实,任侠好义,有习武风尚,各地武术名师纷纷来津献技传艺。为保护南北商品运输和来往客商的人身安全,因而武术成了重要防御手段之一,天津也成为江湖游侠、镖师、武林高手荟萃盛地。不同风格的拳种、套路传入津门,并得以发展和完善,逐渐形成体系。想要在高手林立的天津武术界出人头地,开宗立派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霍元甲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的。

“如果俊卿兄是击败外国武士的民族英雄,又当如何?”徐天宝问

“击败外国武士?”霍元甲诧异道:“我到不怕和洋鬼子过招,只是我总不能无缘无故地找个洋人就揍他吧?”

徐天宝从怀里掏出那张传单,“看看这个~~”

霍元甲结果传单一看,俄国大力士来天津大戏园献艺,号称打遍天下无敌手。霍元甲顿时大怒,不屑道:“大言不惭。”

“俊卿兄,要不要去看看那是个什么三头六臂的老毛子?”徐天宝问道

“正有此意。”霍元甲左右手捏了捏,关节劈啪作响

徐天宝的马车很快就把徐天宝和霍元甲带到了大戏园,戏园管事知道霍元甲大名,不敢怠慢,安排他们在头等席坐定。

几个欧式杂技和小丑助兴的节目之后,俄国大力士出场了。

一个身穿洋装,头戴西式礼帽的中国人在戏台上大叫道:“接下来出场的就是一拳能打穿长城,一脚能踢死三个中国武师的世界第一大力士~~来自俄国的卡洛夫!”说罢,他又做了几个扭捏滑稽的动作。

戏园禸 看戏的外国人是哈哈大笑,而在场的中国人则是低声骂道:“数典忘祖的二毛子!”

“我呸,什么东西。”

卡洛夫上场了,在场的观众许多人都发出一声惊叹

只见他身材高大足有2米,体壮如牛,卷大臂粗,浑身都是鼓鼓的肌肉。他仰卧在台上,两手各举起一百磅的哑铃,双腿再夹住一个,在三个哑铃上放一木板,木板上放一张八仙桌,四把椅子,然后有四名大汉上去坐在椅子上打牌,而木板毫不动摇。接着,他又表演平卷铁板。他先拿一厚铁板让人用大锤连砸三下,表示铁板没有作假。然后他动足气力,硬是将铁板卷成了筒。最后是断铁链。他把一条粗铁链一头用脚踩住,然后绕身几周,另一端从肩上回过来用双手拽住,只听大喝一声,铁链咔嚓挣断,落在台上发出巨响。

这些表演,使台下的观众惊叹不已。表演过后,他对那个报幕的假洋鬼子耳语了几句

那假洋鬼子又尖声尖气地大声说道:“卡洛夫先生是世界第一大力士,世界第二大力士是英国人,第三大力士是德国人,中国人都是东亚病夫,没有大力士~~~但是,卡洛夫先生是宽容和大度的,他给中国人机会,欢迎东亚病夫中有胆量的人上台较量。”

在场的中国人都是一阵哄然,叫骂的有,离场的有,唯独没人敢上前挑战。

霍元甲哪里还坐得住,他站起身来就要跳上戏台。

徐天宝一把拦住,说道:“俊卿兄,不要冲动。我看那俄国大力士不是泛泛之辈,让他呈口舌之快好了。万一你有个闪失,码头上的兄弟们怎么办?再说咱们还要开武馆呢,咱们走吧!”

霍元甲哪里受得了这个激将?他大声说道:“要是这么个只有蛮力的老毛子我都打不赢,我霍元甲哪里有脸在津门开馆收徒?”说罢,他一个箭步跳到台上,大声说:“我是‘东亚病夫’霍元甲,愿当众与你较量。”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