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中华1903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34难民潮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窝棚边支起了几口大锅,专门熬粥。灾民们排着长队手拿破碗领粥,义和炭场、机器公司和大盛魁的武装人员则拿着武器在一边维持秩序,”排好了,排好了~~老人和孩子先来,年轻的后面跟着~”话虽这么说,但难免有人饿极了想插队,甚至从老人小孩手中夺食的,队员们按照徐天宝的吩咐,发现一次就是一鞭子,至于你捱不捱得过,就不管了。见到这种人挨打,灾民们也是大多装作看不见,没人同情他们。

徐天宝又命人将流民里身体还算健康一些的去附近的林子里砍伐树木,或者收集茅艹 ,在郊外搭建茅棚,还专门开挖了几个大坑用作粪坑,男女分开,禁止随地便溺。如果发现有人死去,尸体立刻火化,骨灰深埋,以免引起疾病。

如此做法,不到三天,灾民的情绪就稳定了下来。整个赤峰县的人都松了一口气。

这一日,一个盖厂房的工人在地基里挖了十几方土之后累得气喘吁吁,拄着锄头,靠在渠壁上休息。

一个年轻的难民跳进渠里,从他手里拿过锄头,笑道:”老哥,你先歇着,俺来替你~~”说着抡起锄头就开始挖土。

周围几个喝过粥的年轻灾民也说道:“热河人心善,给俺们吃食,俺们有手有脚,哪能厚着脸皮吃闲饭?”说着这几个年轻流民也跳下渠,拿过铁锹、锄头就开始挖土。受他们影响,加入挖渠行列的灾民越来越多,有的人喝完粥,也不用人喊,直接搁下碗就干活。

正如祥记米铺的周掌柜所言,这些逃难的难民大部分都是老实巴交的庄家人。他们秉性善良,知恩图报。只要赤峰当地的百姓谁给过他们帮助,他们便会主动上门帮对方干一些粗活累活。

浅浅地,灾民和当地百姓熟络起来,就是负责看管他们的队员也开始不那么如临大敌了。胡之春就从他们中间发现了两个识文断字的年轻人,他们老家在辽西新民府。他们一个叫黄成林,二十四岁。一个名叫柳学敏,二十一岁。

胡之春诧异地问道:“新民府不是在辽西吗?那里是中立区,怎么你们也逃难?”

黄成林一脸愤懑地说道:“中立区?那是朝廷自己说的,俄人根本不屑一顾~”

胡之春愈加奇怪,“这话怎么说?”

柳学敏摇了摇头,说道:“朝廷的外务部通电中明确声明东北三省城池衙署、民命财产,两国均不得损伤。然而日俄两国却胆大妄为,俄人屡向民间购买粮食,稍不应允,即行强取。甚至在东北专设一官吏,专门抢夺土民粮食牲口骡马。更有甚者,jy掳掠,无恶不作。”

黄成林又说道:“俄将库罗帕特金向盛京将军增祺宣布东北不是中立之地,并要其遵守四条:一、地方政务应守俄国训令;二、俄国有黜中国地方官之权;三、捐税等项须缴于俄国政府;四、所留中**队受俄国调度。”

胡之春大怒道:“哪有这样的道理?”

黄成林叹了口气,说道:“俄人凶横,哪有道理可讲?增祺将军虽未应允,俄人却按此四项行事。俄军军需局官员即强迫增祺为其预备车500辆,并派兵保护中东铁路。俄人还缴了一些巡防营官兵的军械。后来,俄人干脆将奉天城禸 外围八门中国守卫赶走,换成俄兵把守,控制出入城的车辆、客商货物。”

“俄人果真如此?”胡之春愈加义愤填膺,不过,胡之春忽然平静下来,一本正经地问道:“你们是怎么知道这些的?”

黄成林和柳学敏愕然,一时支支吾吾起来

胡之春问道:“莫非你们是公门中人,甚至可能是增祺将军的幕僚?”

黄成林连忙说道:“只是道听途说,道听途说。”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