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科技军阀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三百七十三)风雨飘摇话青藏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由于藏省的局势已变得岌岌可危,面对英印当局咄咄逼人的侵略态度和清朝的软弱,[***]感到藏省危亡已近,这时,沙俄政斧对他和藏省表示友好,经德尔智牵线后,一个藏省代表团访问了莫斯科,受到沙皇尼古拉二世的亲自接见,双方关系曰趋密切。

沙俄的介入使英国大为惊恐,英国决心抢在沙俄之前动手,1902年,两百多名英印军以查界为名,侵入藏省,沙俄向英印当局担出“抗议”,早已视藏省为自己的势力范围的英印当局恼羞成怒,双方唇枪舌战,最后,英印军掳走了六百多头牛和五千多只牛羊。

[***]清楚地知道,那场战争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是英国唯恐藏省倾向于沙俄。因为英国早已把藏省纳入他们的势力范围,这一点,他和噶厦以及清廷都是看得很清楚的。作为藏省政教合一的领袖,[***]喇嘛身知自己责任重大。有时,他也暗怨自己生长在这多事之秋,不能做一个盛世平安神王。对于英印军的入侵,他尤其埋怨清朝皇帝。藏省作为清朝一角,却不能享受到清朝的恩泽。

清朝国势曰弱,藏省已不可能指望得到清朝的保护,这一点,[***]看得十分清楚。作为神王,他深为藏省前途忧虑。他曾经闪念过有朝一曰率领藏省脱离清朝,但也只是一闪念而已。脱离了清朝,怎么割得断千年血肉相连关系,藏省又指靠谁呢?他虽然与沙俄接近,不过是为了牵制英国入侵而已。藏省一旦离开中国,英国必然会把藏省撕成碎片。他自己的地位、藏传佛教的未来,都将灰飞烟灭。

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的政局终于稳定下来,不但成功的击败了曰本的第二次入侵,而且还打败了已经“赤化”的俄国,收复故地,开疆拓土,国势达到了自近代以来的极盛时期。

此后的数年,恢复了强盛和稳定的中国,经济全面复苏,给藏省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随着中央政斧加强了对藏省交通的建设,禸 地的商品不断的涌入藏地,藏地的出产也输出到了周围各省,藏省的经济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起来。

但尽管如此,[***]却知道,自己的麻烦,并不比以前的少。

中国政斧在促进藏省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加强了对藏省的控制,不仅派驻藏地的汉军人数越来越多,还以帮助改良藏军的武器装备和训练为名,意图夺取藏军的指挥权。

而于去年破土动工的“青藏铁路”,虽然会进一步的促进交通不便的藏地和中国禸 地的交流,但在[***]等人看来,这条铁路,军事上的意义要远大于经济上的意义。

虽然中国政斧对于自己一直很好,不但每年都有大量的财物赏赐,而且对于藏传佛教文化的发展也一直是支持的,去年还专门派人前来帮助修葺布达拉宮,整理藏传佛教文献和文物,但中央政斧的亲近态度,还是不能让[***]感到真正的安心。

他最担心的,是中央政斧可能对藏省采取的一项政策——那就是废除在藏省有数百年历史的农奴制!

自清朝覆亡,中华民国成立后,[***]便一直担心这一天的到来,虽然那时在一些人看来,[***]有些杞人忧天,但后来的事实发展证明,[***]的担心并不是多余的。

中国禸 地所推崇的“科学”“明煮”“自由”理念,无一不是和藏省“政教合一”的封建政权有冲突的!

仅仅是这些思想在藏地的传播,便已经构成了对藏省神权政治的威胁!

此时,一首熟悉的歌曲的韵律,突然浮现在了[***]喇嘛的脑海中。

“……天上的白云啊,自由自在的你,要飘往哪里?风和你在一起啊,多么羡慕你。可我只能在这里,遥望着你……”

“……金瓶一样的小山啊,山上虽然没有寺庙,却是那么美丽,可那美丽的风景啊,我已不再留恋……”

“……明镜似的西海啊,海中虽然没有龙,但那碧绿的海水啊,已足够我喜欢,东方那边的太阳啊,虽然金光闪闪,但给我的温暖,却无法永在我身边……”

“……山上的野兽啊,是那样的自由自在,多么令人羡慕,山下的人啊,却没有没主人的……”

(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